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博讲坛 | 第三百一十八期:“大成”与“不朽”——“金”“玉”的物质特性与文化意义
9月17日,“文博讲坛”将推出第318期,题目为“大成”与“不朽”——“金”“玉”的物质特性与文化意义,主讲人张丰乾、与谈人吴宝麟。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是国宝级文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金”“玉”的物质特性早为先民所认识,“金玉满堂”是历代人的梦想,“黄白术”是古人追求长生不死的实践,“金镶玉”的器皿和徽章也很流行;而哲人们则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孔庙的“大成殿”一般都悬挂“金声玉振”的横额,其中大有深意。“集大成”是孟子对于孔子的评价,后世进一步扩展为“大成至圣先师”,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恭维,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出土简帛《五行》及竹简《文子》中均从“始条理”和“终条理”的角度解释“金声玉振”,这和古代乐律息息相关。主讲人张丰乾教授和与谈人吴宝麟博士将结合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追溯“大成”与“不朽”这两个核心观念的起源和衍变,揭示“金”“玉”的物质特性、哲理蕴含与文化意义。
专家简介
张丰乾,甘肃古浪人,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曾被列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三类)、哲学系副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明裕双周学访问人”、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06);哈佛-燕京学社2006-07年度访问学者。现任西安外事学院教授,兼七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国学系主任、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老子学研究会理事等职。研究兴趣为中国古典哲学、比较宗教、通识教育。出版《诗经与先秦哲学》《敦博本〈坛经〉注释》《可与言诗》《训诂哲学》《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重塑君子》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杂文60余篇,亦多有获奖。
吴宝麟,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曾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易学哲学。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现代哲学》《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次发表学术演讲及参与思想对谈。
时间与地点
时 间:
2023年9月17日上午9:30--11:00
地 点:
河北博物院南区第一报告厅
温馨提示
1.有意参加现场讲座的观众,请提前预约河北博物院门票,在活动开始前到达指定地点即可参加;
2.本讲座将在官方微博进行现场直播;
3.讲座开始后请遵守会场秩序,佩戴口罩,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不要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谢谢您的配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