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博讲坛 | 第三百五十八期:类银似雪的邢窑白瓷
2月21日,“文博讲坛”将推出第358期,题目为“类银似雪的邢窑白瓷”,主讲人张志忠。
邢窑白瓷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打破了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对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彩绘瓷器的创制和发展奠定了无限的可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邢窑遗址相继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被发现。经过文物考古部门的不断发掘研究,古代邢窑的历史面貌得以初现,邢窑的烧制历史、品种、工艺特点等也变得明朗起来。
在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发现的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体厚度小于1毫米的薄胎精细白瓷器,被称之为“透影白瓷”,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考古界和科技界相继对此开展了研究,并在考古类型学和科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邢窑白瓷的分类以及组成工艺特点都有了新的认识。
专家简介
张志忠,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邢台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联盟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任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副会长,邢台市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院长等职。1980年,张志忠参与邢窑第一次试烧工作;1983年任临城县邢瓷恢复研制小组负责人;1985年任河北省邢窑研究组工艺技术组组长,负责邢窑工艺技术研究及邢瓷工艺恢复试烧工作,主持完成18种邢窑白瓷的仿制。发表论文30余篇,并出版《邢窑研究》《千年邢窑》《中国邢窑》《邢窑》等多部学术专著。2013年获“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2017年被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8年被文旅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时间与地点
时 间:
2025年2月21日上午9:30
地 点:
河北博物院南区第一报告厅
温馨提示
1、有意参加现场讲座的观众,请提前预约河北博物院门票,在活动开始前到达指定地点即可参加;
2、讲座开始后请遵守会场秩序,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不要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谢谢您的配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