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及其家族墓出土各类青铜器2880余件。礼仪用器雄健豪放,生活用具奇巧瑰丽,错金银器光彩斑斓,动物造型维妙维肖,显示出中山国高超的铸造工艺,散发着浓郁的战国时代特点。其中的铜“山”字形器,形体高大、气势威严,是中山国特有的仪仗礼器。中山王(cuò)墓出土的成套九鼎和铜编钟、石编磬,反映了中山国对“钟鸣鼎食”的中原礼乐制度的效仿。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等器物造型独特,结构精巧,错金银纹饰繁复精细。中山国的实用青铜器如灯具、镇器、帐构件、车马器等也都精致耐用、工艺精湛,在战国青铜器中独树一帜。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通长40厘米 高24厘米
中山王墓出土
案是古代的小桌。此案的案面已朽,仅存案座。方案的底盘为圆形,由两雄两雌的四只梅花鹿承托。底盘之上昂首挺立四条双翼双尾的神龙,龙的双尾向两侧环绕反勾住头上的双角;双翼在中央聚合成半球形,龙尾连接处探出四只引颈长鸣的展翅凤鸟。整体造型动静结合,疏密得当,龙飞凤舞,新颖奇特。方案上的错金银纹饰精巧繁密,流畅斑斓。四条龙的龙头分别托起一件一斗二升式的斗拱,斗拱托起案框,斗拱的形式按照当时木构建筑的挑檐结构制成,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战国时期斗拱应用实例。案框一侧有铭文 :“十四祀, 右使車(厙),啬夫郭工疥。”

错银铜双翼神兽
通长40厘米 高24厘米
中山王墓出土
共出土2对4件,形制相同。为镇席之器或陈设品。神兽怒目圆睁,长舌直伸,獠牙外露,圆颈挺立,昂首扭向一侧,仿佛在大声咆哮。它的前胸宽阔低垂,四肢弓曲,利爪怒张,两翼直指长空,十分矫健有力。神兽的口、眼、耳、鼻、羽毛等处均错有银线纹饰,周身错银卷云纹千变万化,背部有蜷曲于云中的错银鸟纹。器腹均有铭文,说明神兽制造于王 十四年。四件神兽分别由官府的不同机构、监造官和工匠制成。
-
有柄铜箕
通长36.6厘米 宽21.9厘米
中山成公墓出土
炭箕,前端敞口,另三面为斜立壁,壁底内折。平底,底面布满菱形或三角形镂孔,可以筛下木炭和碎渣。后端有八棱长柄,柄中有銎,可以安插木柄。
-
铜鬲
高16.7厘米 口径15.6厘米
中山王 墓出土
带盖,盖为圆鼓顶,盖面等距环立三个云形钮。器口微侈,口沿平厚,颈较短,腹部微鼓,款足中空。出土时器内有汤汁的结晶物。腹壁刻有铭文“左使車(厙)弧”。
-
铜甗
通高62厘米 釜高36.2厘米 口径18.6厘米 甑高28厘米 口径44厘米
中山王 墓出土 古代蒸煮食物的炊具。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甑用来盛放食物,甑底是能透气的箅;下部的釜用以烧水。釜为直立子口,短颈,宽斜肩,肩上两侧有对称的兽8面衔环铺首,肩下折内收,平底矮圈足。甑为敞口小折沿,深腹,平底,圈足。甑腹上部有一道凸弦纹,两侧有兽面衔环铺首,底部密布细长的箅孔,箅孔下宽上窄便于进入蒸汽,也可防止食物下漏,甑底的圈足坐落在釜颈的平沿上,严丝合缝,十分精密。出土时,釜的外底部有烟熏痕迹,甑壁上附有干结的食物。
-
铜平盘盖豆
通高25厘米 直径19厘米
中山王(cuò)墓出土
直壁浅盘,平底,细长柄,喇叭形座。盖为平顶,顶面上有三个等距离云形钮。豆座立边刻有铭文“左使車(厙),工 ”,出土时器内有汤汁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