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洋墓壁画北 齐
1989年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出土,长37米、最深处8米。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彩绘图案,面积约320平方米。地面绘莲花和缠枝花卉组成的装饰图案,东西两壁绘制106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41个祥禽瑞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墓道东璧仪仗人物(5~15人摹本)
仪仗人物有警卫的作用,分前后六排。前面外披对襟袍服人物,头戴平巾帻,下身着大口裤(膝部无缚带),手持仪剑为第一排,此人物位置特殊,服饰也特别。其余10人成5排。内侧五人,执掌三种仪仗,从右向左依次为旌、鼓和氅。外侧五人分别执弓、盾。
人物前后分六排。外侧第1人,手执系带长戟仪仗,头戴漆纱笼冠,平巾帻,身穿白色圆领内衣,足穿高头履。其后面5人,头戴帽,着窄袖衣,大口裤,外披对襟袍服。均执由槊和氅组成的仪仗。内侧多为文吏形象,第1人手执由长矛和四色短旌组成的仪仗,其服饰与外列第1人相同,其身后第2、3人,穿褶服,外罩禰裆衣。均执义剑。其身后第4、5人,均执手板。头戴漆纱笼冠,平巾帻,着深衣。内侧最后1人,身着铠甲,执顶端衔挂朱色长幅的仪仗。
此为中心仪仗的护从和陪衬。前面头戴毛皮帽,着深衣,足穿高头履,持幢麾为一排,所执仪仗,旗面上绘苍龙、云气。《通典》 注日:“天子升龙,诸侯交龙”。所以,这类仪仗为天子专用。其余6人两列三排,头戴漆纱笼冠,内戴平巾帻,着深衣,胸下東大带,足穿高头履,持节。持节仪仗数量多,排列集中,仅见于此。在北朝、隋代,节被广泛的使用,谒见皇帝须由持节的官员引入,加官进爵也须有持节官员在场。
此为整个仪仗的中心。分前后两排,每人各执一种仪仗,从右往左,分别为旌、华盖、相风和暴罕。人物均头藏褸纱笼冠,冠内藏平巾帻,據笼系帶垂于胸前,身着深衣,衣袖宽大,胸束自色大带,足穿高头履,所执的仪仗装饰华丽,为皇帝专用。
仪仗人物均站于凭几之后、廊 庑之下。头戴帽,穿对襟袍服、大口裤,手执仪剑。面前矗立由槊和氅组成的高大仪仗。
仪仗人物共6人,分前后三排。内侧3人,前两人头戴平巾帻,身着跨褶服,外罩禰裆衣。后1人,头戴平巾帻,上身外披对襟袍服,圆翻领,两袖空垂,内穿窄袖衣,下穿大口裤,腰束革带,足穿鞋。均执仪剑。外侧3人,头戴平巾帻,.上身内穿宽袖衣,外穿罩半袖衣,下穿大口裤,膝部系缚,足穿鞋。前面的人执系幡长戟,后面两人所执仪仗很特别,山字形戟下系花瓣形盖,盖下析出长穗,或可识为纛。
东壁神兽(摹本)
东壁神兽大致分为七类。第--类神兽均为鸟首、鸟身,两翼舒展,尾部大都有长翎,其羽毛色彩丰富,有“朱雀”、“凤凰”、“金翅鸟”等称谓,也是自西汉至隋唐时期十分常见的形象。其中神兽之四体形最大,通长220厘米、通高162. 4厘米。
东壁神兽(摹本)
东壁第二类神兽。头似怪兽,人身,兽爪、兽足,双目圆睁,眉心及两眉弓隆起,阔鼻大口,牙齿外露,上身 袒露,肌肉劲健,两肩似飘着熊熊火焰。下身穿过膝短裤,爪为三趾,足为两趾。为北朝时期常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