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2023年年鉴
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有力指导下,河北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立足建院70周年新起点,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获评国家一级馆运行评估“优秀”等次,创2008年以来最好成绩;接待观众数量180余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一)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焦聚力。一是突出主题主线学。院党委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系统全面融合学。将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院党委会的“第一议题”和规定动作,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首要内容,同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五次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厅党组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全年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26次,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交流8次,开展专题培训班2次。三是创新形式灵活学。结合业务特点,组织党员参观“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图片展”,举办“敌后抗战的典范——慷慨悲歌晋察冀”讲座,赴河北博物馆旧址重走博物馆人创业路,与首都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等开展联学共建,在特色活动中凝聚思想共识、增进精神力量。
2.全面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促进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持续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按照内设机构部室设置情况,调整党支部组织结构。组织开展党务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微党课《河北博物院党员教育微视频》在省直工委举办的“党课开讲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量化考核实施办法》《职责绩效目标量化考核计分办法》,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先锋、促发展、做贡献。先后举办2期业务能力专业素质提升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下讲座授课,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
3.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配合厅巡察组做好巡察工作。坚持内部自查与上级巡察相结合,虚心接受巡察监督,主动认领问题不足,边察边改、立行立改,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推动问题见底清零、整改落地见效。二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时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总体要求,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制定《河北博物院采购项目预算审计管理办法》加强采购项目管理,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紧盯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易发多发问题,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三是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具有廉洁元素的馆藏文物资源,积极打造廉洁文化墙,举办“光影画初心 墨香传廉韵——河北博物院廉洁文化职工作品展示”活动,打造具有文博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我院获评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在“清风莲韵——省直机关廉洁文化作品展”“廉政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6个作品获得奖项。
(二)聚焦人民美好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创新策办优质展览,增进国内外文旅交流合作。整合优质资源策办高质量临展。推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镜·相——中国古代铜镜展”等优质展览16个,特别是加强原创展览策办力度,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密自然文化、传承民俗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外推原创性精品展览。先后推介“永生之梦——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战国·中山国”“永生之梦——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精彩亮相,积极讲述河北故事、传播河北文化、展示河北形象。广泛开展精品文物交流。全力支持兄弟馆策办展览,择优遴选1800余件文物,赴南京、上海、深圳等参加“中国玉器大展”“天下大都——元代北京城”,赴日本参加“大丝绸之路展”等10余个展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扩大文博朋友圈。加大数字展览策办力度。完成“玫瑰国度——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等5个展览的360°数字化展厅制作,提升公众观展体验,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开展中小博物馆对口帮扶。指导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平泉市博物馆、献县博物馆等多家中小博物馆,完成展陈大纲审定、布展指导、展览提升等,全年审定陈展大纲、方案10余项。
2.打造知名社教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全年共开展社教活动341场,专业人工讲解6768次。强化活动的品牌性。持续优化“美育四季”“中国传统文化之旅”“河博工坊”等品牌教育课程,带领观众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组织“博物馆里闹新春”“乐享中秋悦动国庆”等节庆活动,让观众感受节俗文化。推出“时空旅行者 讲解明星梦工坊”“雏鹰展翅 见证成长”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名学生面向观众服务、收获成长。突出活动的创新性。策办“穿越玫瑰国度”“遇见艺术&遇见美”系列活动,带领观众沉浸式观展。新推“文物成语号IN河博”,帮助观众通过视频了解文物价值。与省公安厅交管局编创“2023年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公开课”,在央视少儿、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视频号发布。增强活动的辐射性。派员参加“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赴元氏、平山等地,开展“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活动,让文化惠及更多基层群众。提高活动的科技性。增设可视化语音导览设备,增加AR导览设备数量,增强观众沉浸式观展体验。推出“听红色故事铭记峥嵘岁月”主题教育小程序。制作“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等多个展览的语音导览,开展线上讲解11期。扩大活动的影响力。面向全社会开展第八批志愿者招募,经岗前培训考核,于12月份正式上岗。积极参加国家级行业协会、省级政府部门等组织的讲解比赛、技能大赛,荣获等团体金奖、个人金奖等近10项。
3.提升文创品质,扎实推进文创研发推广。持续开发多样化文创产品。全年研发新品363种,为庆祝建院70周年,在鲸探平台发行三彩卧兔形枕数字藏品,研发“汉雅集”冀邮数藏主题文创产品、70周年院庆咖啡套餐等;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新“长信宫灯”冰激凌和发光棒棒糖;配合“技臻于美”等临时展览,设立文创快闪店,延续观众观展体验。全力提供高品质文创服务。依托院藏三彩卧兔形枕设计兔年数字文创大礼包,可免费下载使用;设计8款三彩卧兔纪念章,供观众免费加盖。相继推出60余款文物纪念章,在重要节日上新限定款纪念章,持续满足观众集章愿望。积极开展文创产品交流推广。组织文创产品参加第十一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文化创意相关展会及活动,河博系列文创产品荣获第五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有效进行高标准产权保护。孩儿垂钓香器、汉代绢纹图案等10件作品被河北省版权局认定为河北省首批优质版权作品,并入选“河北省优质版权资源库”。
4.培树河博优质形象,着力建设全媒体宣传矩阵。创新融媒体宣传。主动参与当代文化创作,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北卫视等合作拍摄《探索·发现》《大河之北》《大汉中山》等专题片6部。联合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各级媒体开展不同主题直播、展览讲解等宣推活动100多次,观众浏览量超4000万人次。支持新华网、人民网、凤凰卫视、浙江卫视等完成采访拍摄、宣传报导60余次。我院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王厝时代》纪录片,荣获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活动”入围项目。深化传统媒体合作。与河北广电传媒集团合作出版《行走的博物馆》《文物里的中山国》图书2部,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行业媒体发表专版文章2篇。加强场域媒体推广。在石家庄地铁、高铁站等场所利用车体和电子屏幕开展专项宣传,在公交车LED屏开展展览宣传,在正定机场、涉外酒店投放宣传资料,吸引更多观众了解河北历史文化。完善自媒体建设。充分利用河北博物院官方“三微一站一抖”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矩阵,积极开展相关主题互动宣传活动,河博官方新媒体矩阵账号粉丝总量已超过200万,各平台浏览总量超8000万,官方微博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博物馆微博”及“河北十大文旅系统微博”排行榜单。
(三)全面夯实业务根基,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1.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纽带作用。组织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2023年“溯源与发展——探寻博物馆的永续之路”学术交流活动,全国50余家单位派员参会,为提升博物馆管理及业务能力建言献策。召开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深入研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召开河北博物院理事会换届会议,积极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事业管理。持续深化院校共建合作。新增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在我院设立文博专业研究生工作站。石家庄第十四中学、保定阜平县柳树底小学在我院设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河北博物院文物数字资源活化利用及线上传播探索》入选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计划。《河北省革命文物资源跨媒介叙事创新研究》等省级课题获得立项。科普图书《河北博物院国宝探秘》入选河北省“典赞·2023科普中国”活动年度优秀作品。《河北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现状》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年度优秀调研成果。院刊《文物春秋》《博物院》按时保质出版6期。
2.有效充实馆藏,开展文物征集及鉴定工作。加强文物资料征集。全年征集文物资料共55件,包括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墩墩人偶服、张瑞龄《楷书华夏正气歌》作品等。其中黄胄的《雄鸡图》和娄师白的《丝瓜小鸡图》为三级文物。依法开展文物鉴定。全年开展涉案文物鉴定103次,鉴定文物30121件。协助涿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唐山博物馆、沧州市博物馆完成5000余件馆藏文物等级鉴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开展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及现场点评,鉴定文物200余件。组织文物进出境审核2次,鉴定审核申报出境物品数量863件。
3.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利用。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及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完成“河北博物院2022年度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河北博物院院藏革命文物数字化项目”,采集文物三维及二维信息1371件/套,为展示传播、学术研究、数字化共享奠定数据基础。“河北博物院2024年度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河北博物院2024年珍贵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项目”等获得国家和省级文物数字化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升级改造观众智慧服务平台,以多点触控互动展示、空中成像文物展示台和AR眼镜智慧导览等项目,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其中AR眼镜智慧导览项目作为省文旅厅“数字文化”优秀案例代表,参加“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第七届河北省旅发大会”。
(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安全防护底线
1.改善文物保存保管环境,加强馆藏文物管理。全力推进育才院区文物库房重点项目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进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已办结,完成育才院区固定资产核销,项目已奠基,各项建设有序进行。启动文物库房盘点工作。已完成院藏珍贵文物盘点,陆续梳理一般文物及文物资料,切实做到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
2.强化设备建设,提升技术体系。加强基础设备维护保养改造提升。完成768件/次基础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更换1670件套零部件。实施安装三组“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立字体宣传牌、增设南区序厅导览台等7项改造提升项目。加强安保消防保障设备建设。投入85万元,改造和检测安消防基础设施,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实现系统更新,稳步提升技术体系。安防完成设备除尘、北区红外辅助照明灯更换、消防水炮系统升级改造、消防设施年度检测和防雷检测等,确保设备完好有效。
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关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调整措施,层层部署安全工作。持续宣教培训,提升应急能力。全年开展10次消防、安检等培训演练,累计受训500人次。严抓安全排查,消除隐患。全年消除安、消防设备故障526个,查出禁、限带危险品7635件,均已妥善处理。以重要节点和“两会”“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为契机,开展专项检查6次,排查出问题隐患72项,全部整改到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