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概览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河北博物院2024年年鉴

河北博物院2024年年鉴

文章来源:河北博物院
时间:2025-02-17

2024年,河北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成功申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为契机,不断夯实管理基础、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发展效能,推出延时闭馆等多种便民措施,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接待观众335万人次,比去年全年增长79%。

一、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牢“主方向”。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要求,组织“第一议题”学习34次,开展中心组学习5次;面向全体党员带头讲授党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及时跟进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召开动员会,出台工作方案和教育计划,举办读书班,赴河北省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推动党纪学习入脑入心。三是将党委会学习内容按期编制22期,组织全体党员跟进学习,不断夯实思想根基

(二)加强组织建设,把牢“主阵地”。一是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每半年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做好研判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审核流程,严把思想政治关。 二是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开展“四强”党支部和“一支一项”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的规范化和品牌化三是深入南柏山村和周大转村进行考察调研、访民生问民意,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业务所长举办“传统文化惠万民”、图书捐赠等活动,搭建文化共享桥梁。

(三)开展党员教育,锻造“主力军”。一是融合单位特色开展学习,组织党员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重温入党誓词;依托“文博讲坛”推出“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考察”讲座,感悟初心使命。二是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青年邓颖超》电影,赴西柏坡参观学习,增强学习实效。三是注重加强联学共建,与新华社河北分社、省图书馆等单位联学共建,引导青年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理解。四是不断充实党员力量,2024年发展党员4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3名。截止目前,我院党员共有15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四)推进纠风除弊,压实“主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和半年专题工作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研判分析、安排部署;制定《2024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及各项责任清单,以制度规范推动责任落实。二是积极配合省委第八巡视组完成巡视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整改;按照厅党组巡察反馈意见,严格执行整改措施,及时向党内通报、社会公开。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紧盯节假日易发多发问题,持续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做好廉政提醒谈话工作和狠刹违规吃喝歪风集中整治工作;组织签订廉洁家风承诺书,以家风促党风。 

二、主动融入大局,履行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京津两地博物馆,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发展。一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全面系统地展示曲阳石雕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艺术成就展览创新运用“文博+产业”新模式,将历史文物与现代艺术品展示相结合,通过国家博物馆平台系统展示、国内外媒体深入解读和广泛传播,有力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故宫·茶世界”展,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河北博物院以及中国茶叶博物馆三馆珍藏的160件文物梳理古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揭示茶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三是与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共同推出“京津画派作品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京津冀古代名窑瓷器展”,分别在三馆举办,展示京津冀地区的在书画、城市和瓷器方面的身后原因和发展历程。四是参加京津冀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三地文物博物馆学会联盟成立大会、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博物院》编委会暨四方工作会议,推进京津冀地区文博单位深层次合作。

(二)积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一是深化展陈合作。在法国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办“河北杂技文化图片展”,积极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二是优化教育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展“教育增广文化芬芳”主题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跨文化讲解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文物,多彩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三是开展外事交流。加大美国艾奥瓦州“中美友谊屋”建设指导力度,组织馆藏文物赴日参加“世界遗产大丝绸之路”展,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话语权。四是做好外宾接待。河北博物院先后当选石家庄市首批国际交流合作会客厅、河北省国际交流促进会名誉副会长单位,接待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等数十批国际友人,让河北文物、非遗、特色节俗文化走向世界。

(三)着力支持省内中小博物馆发展。充分发挥省级馆龙头带动作用,以河北省博物学会为纽带,建立大馆引领、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等机制,强化对中小博物馆的支持指导。一是推动省内展览交流。与定州博物馆合作举办“汉代中山国出土文物展”,在保定市博物馆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蕉林遗韵特展”,促进文物资源的交流共享。二是广泛开展调研切实解决难题。制定意向调查表,广泛听取中小博物馆发展需求,在献县博物馆、涿州市博物馆“馆藏鉴定”、邢台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定州市博物馆、涿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定级评估”方面提供精准帮扶,助力定州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涿州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三是举办“全省中小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省内67家文博单位共939人报名参加培训,切实提升其基础能力和办馆水平。四是组织开展文化人才专项实施工作。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献县、临城、兴隆、曲阳、宣化、蔚县等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开展帮扶活动11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业务指导

二、优化公共服务,为观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

(一)着力打造精品展陈项目。坚持将展览作为核心竞争力,加大优质展览策办力度一是加强原创展览策展。深入挖掘院藏文物价值,推出“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等有深度、有趣味、有新意的原创展览5个。“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获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项目重点推介项目。二是深化馆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珍奇生灵——濒危动物展”“长城两边是故乡——冀蒙古代文物精品展”“亚洲古代金属艺术展”等10余个高品质展览,提升活化利用水平。输出“战国中山展”“汉代王室展”等8个展览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深圳博物馆、上海闵行博物馆展出,讲好河北故事。出借98件珍贵文物支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余家博物馆策展,增进地域文化合作与交流。三是深入推进数字化展示传播。推出“光影河博 数字艺术沉浸体验”展,创新使用虚拟现实与体感互动捕捉技术,震撼展现文物的视觉冲击效果和数字光影之美,打造身临其境的河北历史文化视听盛宴。完成5项临时展览的360°数字化展厅制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二)持续做优社教服务品牌。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必须持续做优做强做精。一是做新社教项目。深耕“河博学堂”“河博工坊”“节庆民俗喜乐汇”“文博讲坛”等传统优势社教品牌,创新推出“探寻红色石家庄”“河北大地的文明印迹”主题活动等系列项目,策划“文物冀忆·中国精神”等网上教育项目,全年开展社教活动1475场。“印象·中山”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二是构建立体化讲解体系。组织做好融合专业讲解、特色讲解、志愿者讲解、电子语音导览、线上讲解、手机导览的立体化讲解服务,专职讲解员讲解4902场,多维度满足公众需求。多名讲解员先后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博协杯”博物馆讲解大赛专业组三等奖、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获二等奖等荣誉10项。成功举办“童声讲文物 童心颂祖国——2024年河北省少儿讲解大赛”,激励少年儿童讲好文物故事、传播河北声音,充分展现爱党爱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强化志愿服务。累计提供志愿讲解服务14178小时、讲解42330场次,服务观众514688人次。推出暑期大、中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雏鹰展翅 见证成长”,开展“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62场。圆满举办“芳华十载 再筑辉煌”河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成立十周年主题活动暨2024年志愿者年会。四是增强传播效能。全媒体宣传矩阵持续发力,“三微一站一抖”全平台粉丝数超295万,总浏览量达2.2亿次,官方微博平台荣获“2024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十大博物馆微博”。积极与国内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美丽河北》慢直播特别节目‘珍藏梁清标’”“‘了不起的博物馆:夜游河北博物院 看中山美器’大咖说主题直播”“潮起东方 潮玩中国”等主题系列直播讲解等宣推活动60多期,观众浏览量超7000万人次,《大汉中山》纪录片荣获国家文物局等开展“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全国“入围项目”和“2023年度河北文物好新闻”。

(三)积极构建文创服务新体系。聚焦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加强院藏资源挖掘整理,不断提升文创研发水平。一是完善文创服务体系。全新打造集文创展示、销售、体验、演艺、餐饮等于一体的河博文化创意空间,增设“河博集饰”文创店,持续完善“文创商店+快闪店+自助售卖”的文创服务体系,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二是加强文创产品研发。与衡水老白干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营销推广等渠道,新研发河北博物院首款盲盒类文创产品“冀灵萌兽”等文创产品199种。三是积极扩大交流推广。认真筹备参加第十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第六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行业内重要展会和活动9次,在第十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河北博物院荣获“最佳展示奖”金奖;河北博物院琉璃说唱俑手办、瓦当易水砚等四个系列产品荣获第六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三、夯实管理基础,助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藏品保护管理。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藏品管理机制,着力改善库房和展陈条件,增强文物修复能力,统筹推进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形成防治并用、动态监管、精细管护的文物保护工作新局面。一是开展馆藏文物清点核查。完成陶瓷、书画、玉器、杂项、钱币、满城汉墓及金属类文物清点核查,全面摸清馆藏家底资源。二是提升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完成纸质藏品总登记账、分类账的复制扫描备份工作及河北博物院藏品总登记账资产账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善藏品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等电子信息数据三是丰富藏品种类。完成涉案文物鉴定、馆藏文物鉴定、文物进出境审核、社会公益鉴定70次,共计19000余件。征集文物资料12批次,3988件/套,其中,辽铜鎏金高翅凤冠为一级文物,《楷书董香光论用笔》册页和《西狭颂》隶书册页为三级文物

(二)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完工一批的思路,扎实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实施工作。一是河北博物院育才院区文物库房改扩建工程,完成项目东半区主体结构封顶,西半区基坑开挖和喷锚支护体系基本完成。二是强化文物数字化保护。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项目完成9326件/套革命文物数据采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700件珍贵文物数据采集,珍贵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项目完成200件珍贵文物三维虚拟互动展示、50件纹样提取可与观众进行创意互动。三是提升文物修复能力。实施馆藏金属、馆藏陶瓷、石质文物、棉花图、预防性保护三期等5个文保修复项目。成立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工作站。启动文物修复实验室建设,加大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提升文物修复工作水平。四是提升数智化建设水平。更新完善《河北博物院智慧博物馆建设顶层设计》,打造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博物馆。搭建河北博物院综合管理及数据可视化平台初步完成全院信息资源的整合,避免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协作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三)切实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建设。深化学术研究,加强文物研究阐释与价值挖掘,为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培养体系。组织实施青年人才培养结对帮带活动,挑选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本次结对帮带的老师,已有66名学员和24名老师完成结对。“河博之旅教育项目推出5期,组织干部职工赴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满城汉墓、中山国遗址、行唐故郡等13个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开展研学,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实践本领。组织开展第三期“业务能力专业素质提升活动”,课程内容涵盖玉器、青铜器、瓷器等方向,邀请故宫博物院知名专家学者采取线下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共计开展9次讲座课程。二是与高等院校文博机构深化合作。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组成课题项目组,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河北地质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的工作格局,共立项社科类课题10项,结项5项,出版专著图录10部。三是用好学术研究平台。依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简称图文典拓专委会),汇聚国内资源,举办“全国文博系统首届‘以书法呈现文物藏品’主题展”。院刊《文物春秋》和合办刊《博物院》按时保质出版6期,在国内文博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加强学术研讨交流。积极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览座谈会等高水准、专业性强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了河北博物院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多学科合作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优化文化服务体验。完善服务设施,优化参观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博物馆便利化服务及智慧化管理水平,多措并举提升广大观众参观体验,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一是适时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在寒暑假等观众参观热情高涨、参观意愿强烈的时段免费延时开放时间,全年累计增加免费开放时间205小时,并在客流量接近最大承载量时采取短时限流、分流等措施,保证游客的参观质量,效缓解人流压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向往。二是不断改善参观环境。更换25块高空双层钢化玻璃、完成主院南北区内外门窗清洗、北区地面打蜡、南区结晶养护和阳光大厅清洗、防风保暖帘安装工作,更新摆放花卉绿植70平米、720余盆,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三是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组织开展消防培训、消防疏散演练、防汛演练以及反恐防暴演练等活动17次,培训人次达819人。开展专项检查11次,发现问题、隐患30余项,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加强动态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闭环”。改设门禁人脸识别系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检制度,全年查出各类禁、限带危险品总计10855件,确保河北博物院安全平稳运行。

 

河北博物院2024年年鉴.pdf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