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 详情

河北博物院举办七夕主题文化活动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历代诗人咏诵七夕的诗句中,隐约可见七夕节俗在当时之盛行。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河北博物院精心打造了“相约冀博  牵手一生”七夕主题文化活动。


“相约冀博  牵手一生”活动现场


  8月7日上午10点,预约前来的情侣、夫妻并坐聆听我院社教人员“追根溯源话七夕”。在社教人员系统全面、条理清晰的讲解中,观众了解了与七夕相关的众多知识。七夕起源于汉代,最初源于自然崇拜,因而又叫“魁星节”。由于节日习俗中有妇女穿针乞巧的内容,所以又被称作“女儿节”、“穿针节”、“乞巧节”。后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广泛流传,为七夕增添了浪漫色彩,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于是,在当代七夕节又被赋予“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不同地区七夕节俗各不相同,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有些主要节俗影响远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社教人员讲解七夕相关知识


  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体会传统节俗的文化魅力,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心灵手巧过七夕”的动手环节。观众们首先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巧手制盘扣”的动手体验,每一对参与者都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盘扣作品。


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盘扣


  “穿针乞巧”是“心灵手巧过七夕”的第二个体验项目,每一组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男女协作,同心协力将一根细线穿过一字排列扎在藕节上的七个缝衣针的针眼,不仅有“得巧”的美好寓意,还包含着我院工作人员对参与者“巧得佳偶”、“佳偶巧成”的美好祝愿。


夫妻协作穿针乞巧


  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河北博物院的活动让七夕节鲜活、丰满起来,今年的七夕节是他们过的最充实,最值得纪念的。

  河北博物院随后还将举办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继续为广大观众体验传统节俗搭建文化平台。


上一篇:传统艺术“零距离”开始报名啦
下一篇:“燕国达人”夏令营顺利结营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