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博之旅徐州行 品味楚韵汉风
“1800多年前,河北涿州人刘备应徐州牧陶谦之请前往徐州共同抵抗曹操,并在陶谦去世后领徐州牧”,“900多年前,祖籍河北栾城的苏轼主政徐州,在任两年之间,带领徐州军民建堤抗洪,劝课农桑,苏堤保留至今还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7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而淮海战役的中心城市正是徐州”......
7月17日,回忆着河北与徐州之间的点滴渊源,第13期河博之旅徐州行顺利启航,来自北京、内蒙古和省内各地的20多位团友们先后参观了徐州博物馆、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狮子山楚王陵,尽情领略了徐州大地上的楚韵汉风。为了提升了本次研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河北博物院也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课,利用“文博讲坛”先后邀请徐州博物馆三位馆长、副馆长到院讲座,通过“永生之梦—汉代玉衣的新发现和新视野”“谈西汉楚国玉器及相关文化现象”“汉代玉殓葬的复兴和创新——以玉覆面和玉衣为例”三期讲座让观众对汉玉文化有了一定基础,更对徐州之行充满期待。
徐州博物馆
当汽车到达徐州博物馆门前时,徐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宗时珍老师早早就站在那里迎候大家,随后宗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古彭千秋”“天工汉玉”“大汉气象”“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六个陈列展览,通过欣赏五千余件各类文物珍品,全面了解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其中,“天工汉玉”展厅,尤其让大家倍感亲切,蟠龙纹玉饰件、出廓龙纹玉戈、虎头玉枕饰......这些文物都曾在今年4月—6月河北博物院举办的“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中集体亮相并深受观众欢迎,如今再次重逢,依然让人看不够、赏不够。
徐州博物馆
参观“天工汉玉”展厅
宗时珍副馆长与大家热情交流
蟠龙纹玉饰件
展厅参观完毕后,徐州博物馆给团友们带来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参观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此座大墓正处在徐州博物馆后面,而且是先建馆后发现墓葬,可谓博物馆里藏着大墓,在全国独具一格。
考古领队耿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发掘之前,土山千百年来一直被称作‘亚父冢’,《魏书》《宋书》和郦道元《水经注》均对此确认不疑,但发掘后发现应该是东汉某一代彭城王的墓葬”。“墓里发现了银缕玉衣残片和鎏金铜缕玉衣的残片,根据东汉的礼仪制度,诸侯王级别的人物下葬时才可以使用银缕玉衣,据此推断二号墓是诸侯王与王后的合葬墓,结合其他发现,墓主为东汉楚王刘英或第一代彭城王刘恭的可能性最大”。在这座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出现了大量的西汉封泥让大家兴趣浓厚,“封泥的作用的什么呢?为什么东汉墓里会有西汉的封泥?”耿主任的解释让大家焕然大悟,“这些封泥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封条,主要作用是保证公文书信的完整,出现在这里可能与王莽改制有关,当时楚国被除国,楚国官署被废弃,这些封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所以被集中废弃在这里”。
谈到土山汉墓,耿主任如数家珍
龟山汉墓
徐州行第二站目的地龟山汉墓坐落在蜿蜒的九里山余脉上,20世纪80年代,龟山下面那座工程浩大、建筑精美的地下宫殿被发现,由于发现了刻有墓主人“刘注”二字的玺印,龟山汉墓成为徐州地区唯一可证实墓主人身份的西汉诸侯王墓。
龟山汉墓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宽33米,总面积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立方米,几乎掏空这个山体,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汉代,工匠们却能掌握山体结构,顺利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让人叹为观止。走进南面的甬道,只见一束红色的激光从墓内直射出来。导游介绍,“这束激光主要为了表现墓道的直,从头至尾,几乎不差毫厘。在这条甬道的北面,还有一条几乎与它平行的甬道,他们相距19米,误差为1/16000,如果把两条甬道同时延长的话,要到1000千米外的西安才能相交呢!”有趣的是,为了保护这个倾注了自己很大心血的雄伟奇巧的地下宫殿,墓主人刘注还将一段墓志铭刻于南甬道第一块塞石上,上书“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大意是,我敢于向天发誓,我的墓葬中没有放置任何金宝玉器和陪葬品,希望后人不要挖掘我的墓葬。然而,墓葬早在东汉时期就已被盗,这意味深长的墓志铭最终也成了空文。
墓葬示意图
墓志铭
圣旨博物馆
参观的第三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圣旨为载体的档案类民营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
圣旨博物馆
在奉天承运圣旨厅,珍藏有明清圣旨200余道,然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展厅内并没有影视剧中常见的明黄色,对此工作人员解释,“五品以上的官员得到皇帝特别下发的圣旨有三彩、五彩和七彩绫三种不同质地。官员的级别越高,制作圣旨的材料颜色就越多,就更加珍贵。而五品以下的官员接到的圣旨,一般来说都是由纯白色的绫缎制成,电视剧中常见的金黄色,其实是一种误导。”随后,又有观众发现了一些圣旨的开头语为“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与我们常说的“皇帝诏曰”同样不尽相同,面对观众的疑惑,讲解员老师同样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他们的区别:“诏曰”是诏告天下,布告天下臣民重大政事的;“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敕曰”有告诫的意识,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展出的圣旨
参观奉天承运圣旨厅
蟾宫折桂科举展厅有科举试卷及明清状元进士的书法楹联匾额作品千余件,除此之外,展厅中还展示了一些“夹带”,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小抄”,其中有两册微型《四书五经》,只有掌心大小,却刻印近20余万字,每字只有1毫米见方,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科举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和考生为通过科举考试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牌匾
夹带小抄
狮子山楚王陵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狮子山楚王陵,整个墓葬由墓道、天井、甬道及耳室、前室、后室等11个墓室组成,墓葬总长116.2米,东西最宽处13.2米,总使用面积851平方米,开凿山岩总量5139立方米。推测墓主人为西汉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虽被盗扰,仍出土文物20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套,包括一件金丝几乎全部被抽走,仅留下散落一地的玉片的金缕玉衣。
参观狮子山楚王陵
听到“西汉诸侯王墓”“金缕玉衣”这两个关键词,不少游客不由自主地开始将满城汉墓中的刘胜与与眼前这个墓葬进行起对比。“刘胜和狮子山墓主是什么关系?”“这件玉衣用了4000多片玉,刘胜的应该是2000多片?那玉质相同吗?”“两者的墓葬面积谁大?形制上有何区别?”确实,一个是“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一个是“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这对皇室宗族的玉衣可谓“双壁”。近年来,刘胜墓葬的文物先后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展出与父亲刘启“相逢”,到南京博物院与兄长刘非“再逢”,今年,又通过引进徐州玉器展与堂祖父刘郢客或堂叔刘戊“重逢”,汉帝国的形象在一次次的考古发现和对比研究后,显得更加清晰。
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
在狮子山楚王陵的旁边有一座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共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10余种数千件。与闻名天下的秦始皇兵马俑相比,这批汉俑体制较小,面部表情也更加注重写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兵马俑发现于1984年,当时考古学家王恺就认为“这些兵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个显贵的主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探索,1994年狮子山楚王陵被发掘问世。
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2天时间,2个博物馆,2座汉墓,2021年第1期的“河博之旅”就此划上圆满的句号,实际上,为了这次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早在2019年,“河博之旅”的项目负责人就到徐州进行实地勘察并初步规划了研学路线,但由于疫情影响,直到近日才得以成行,但“慢工出细活”“好饭不怕晚”,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下探索未来发展之路的“河博之旅”依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河博之旅’安排的时间太好了,孩子刚好放暑假,正好可以带着他们出来增长见识”“‘河博之旅’的食宿安排真是有保障,每次都要撑到扶墙出去才能做到光盘,吃饱喝足了我们开始逛!”虽然距离上期旅程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但大家对文博的热爱,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未因此受到影响,随着徐州行的结束,我们又暂时分离,下一个重逢之日,我们一起期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