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湖南蓝山37座古墓考古成果“注释”800余年朝代变迁


新华社长沙8月22日电 (记者陈宇箫、阮周围)陶器“套装”组合、东汉“货币”铜钱、四叶纹青铜镜……记者22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1月-7月底,考古队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一项目建设用地抢救发掘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37座,时间跨度超800年,出土200余件文物标本。

其中,有的墓葬出土了鼎、盒、壶等陶器组合,还有四叶纹青铜镜;有的出土了纪年铭文砖和铜钱、铜钵等铜器;有的出土了挖墓坑的工具……记者了解到,这些发掘的墓葬中,有的被盗痕迹明显,但是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纪年铭文砖等特征,依然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墓葬年代。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考古队队长陈斌介绍,这37座墓葬年代明确,为湖南南部地区战国末期至隋唐时期墓葬分期、文化因素分析等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这些处在同一地址,却分属不同朝代的墓葬从侧面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800余年间的变迁。

(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揭晓
下一篇:四川公安机关锲而不舍 明代佛头历时4年终被找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