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百二十二期 韦文扬 《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与蜡染》
10月2日,“文博讲坛”推出了第122期,题目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与蜡染”。主讲人韦文扬。
苗族历史悠久,其先民蚩尤与黄帝在“逐鹿中原”中战败,举族进行了五千年不断的五次大迁徙。苗族是蜡染的发明创造者之一。蜡染技艺也伴随着民族的颠沛流离,不离不弃,保持至今。
唐宋时期,蜡染技艺曾经反哺中原,使蓝靛成为贡品,甚至全省遍野栽蓼蓝。宋以后,中原大部分地区用豆浆石灰混合的浆料取代了蜜蜡,从此,蜡染在中原一带渐渐消失,苗族依然把这门工艺保持至今——纺织工业异常发达的原子世纪。这是民族历史因素和审美心理使然。
今天,苗族妇女们依然在用手中蜡刀绘制着她们的“窝妥”(蜡染衣)——龙纹、蝴蝶纹、旋涡纹,那不仅仅是表达对世界的美好想象,更记录着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与传统的记忆。
本期将讲述苗族蜡染技艺这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韦文扬,苗族,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苗族文化研究学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芦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黔东南州苗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黔东南州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曾长期任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主席,《杉乡文学》杂志主编、社长。曾发表和出版小说集《苗山》、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仰欧瑟》等小说、散文、论文、歌舞剧剧本、影视剧本等数百余万言。编剧、导演大型舞台作品《图腾鸟》、《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等多部。作品荣获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贵州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时 间:2016年10月2日上午9:30--11:00
地 点: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报告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博简介| 常设展览| 教育活动| 历史文化| 网上调查| 留言反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
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博
微冀河博
官方抖音号
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博
微冀河博
官方抖音号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