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活动走近特殊群体 传递文化关怀——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走进石家庄市少保中心
3月3日,学习雷锋品质,弘扬奉献精神,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再次出发,走进石家庄市少年儿童教育保护中心,为这里1—6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与文化的饕餮盛宴。
老师给大家讲解“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课程
此次活动分为“室内教学”和“室外观摩”两大板块。在“室内教学”环节,志愿服务队的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河北博物院“快乐学堂”系列课程中极具代表性的“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座”一课,从屏风座的外型、纹饰、用途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知识,并通过听音辨物、猜猜看、故事会等互动环节,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抢答、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更是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弱肉强食”这一成语的理解。环环相扣的课程内容,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得以不断的加深。
教授孩子们如何拓印文物拓片
讲解结束后,张老师拿着拓印工具走到同学们中间,与他们交流,并现场教大家如何拓印“虎噬鹿”拓片。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非常认真地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行动起来。这一体验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极大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志愿者老师正在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随后,同学们来到操场,进行“室外观摩”。首先大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便携式展览“河北博物院陈列入展十大珍宝”,并认真聆听了志愿者老师的精彩讲解,就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还与志愿者老师展开交流与探讨。最后,同学自觉排起长队,亲手触摸组装了“长信宫灯”仿制品,近距离感受了国宝文物的文化魅力。
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长信宫灯”的独特魅力
石家庄市少保中心负责人表示,少保中心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太少了。这次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使孩子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希望河北博物院志愿服务队能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让博物院和学校一起,共同促进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据了解,石家庄市少年儿童教育保护中心的孩子大多是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因为亲情的缺失,常常表现出自卑、自闭、放任等心理特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活动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少保中心的孩子们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春天般的温暖。今后,河北博物院还将更多地关注这样的社会弱势群体,以优质的文化服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博简介| 常设展览| 教育活动| 历史文化| 网上调查| 留言反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
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博
微冀河博
官方抖音号
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博
微冀河博
官方抖音号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