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展览上新 | 玉见良渚古国 探源中华五千年 “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即将开展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23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
河北博物院北区二层13、14号展厅
五千年前的中华大地,“满天星斗”般的史前区域文明光华熠熠、相映生辉,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河北博物院联合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推出“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将于8月23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二层13、14号展厅正式开展。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出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明显的阶层分化和统一的精神信仰,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分布与良渚古城位置
本次展览汇聚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良渚文化精品文物210余件/套,河北博物院藏商周玉器等文物40余件/套,整体分为“神王之国”“玉见礼仪”两个部分,系统展现良渚文明早期国家特征和文化精髓,诠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神王之国”,分为“古城都邑”“水乡泽国”“国之信仰”三个单元,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展现良渚王国的都城、宫殿、水利、王陵、祭坛,以及良渚社会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等各方面。良渚文化是一个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的社会,良渚先民拥有统一的精神信仰,被称为“神王之国”。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作为良渚王国的都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神人兽面及鸟纹玉冠状器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形象的神徽
神徽,是良渚先民的信仰符号,由神人和兽面两部分组成,几乎仅见于玉器。神人头戴羽冠,上身张臂,兽面双眼圆瞪,尖牙利爪,身体呈蹲伏状。神徽形象在良渚文化分布区得到了广泛认同,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贯穿良渚文化的始终。
神人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神人纹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龙首饰 良渚文化时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鸟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第二部分“玉见礼仪”,分为“以玉载礼”“美玉奇工”“瑞玉绵延”三个单元,集中展现良渚玉器蕴含的信仰、丰富的类型与高超的工艺,及其所体现的礼制文明与对后世的重要影响。玉器文化是良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先民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玉器,达到中华史前玉器的高峰。以琮、璧、钺等玉器为载体的信仰体系在良渚文化中得到广泛认同,并形成一套建立在等级分化基础之上的用玉制度和社会规范,开启了中华礼制文明的先河。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神人纹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玉锥形器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神人兽面纹玉琮式管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玉钺 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藏
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它外方内圆,中部贯穿,四角施刻神人兽面纹,用以沟通天地人神,蕴含着良渚先民的宇宙观念和精神信仰。使用方法既可套戴,又可手持,还可摆放。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玉文化为后世借鉴吸收,包括河北在内各地留存的古代玉器遗珍,显示出良渚玉器的深远影响。
青玉琮 西周
河北博物院藏
白玉琮 汉代
河北博物院藏
让我们走进展厅,追寻文明的足迹,走进良渚古国,探源五千年中华文明。展览将开放至11月30日,请观众朋友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