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缤纷活动迎新春 博物馆里年味儿浓
寅去卯来腾瑞气,虎去兔来耀吉光!
在兔年新春佳节之际,河北博物院隆重推出“博物馆里闹新春”系列活动,与广大观众朋友们一起热热闹闹庆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
初一岁首 福兔呈祥贺新春
大年初一,兔年岁首,“福兔呈祥贺新春”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开启趣味十足的“寻兔之旅”。活动引导小朋友们寻找河北博物院展出的可爱小兔子,感受文物“兔”为大家送上的新春祝福:北朝壁画中的羽兔祝福大家宏“兔”大展,三彩卧兔枕祝福大家前“兔”似锦,捏塑的小兔子祝福小朋友们像兔宝宝一样活泼可爱……
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教育人员还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自然生态中的兔、历史文化中的兔、民俗文化中的兔、太空航天中的兔,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所蕴含的绚烂多姿的文化寓意。
小朋友们还竞相讲述、吟唱有关兔的诗词、典故、歌谣,并以巧手绘制兔爷,DIY独具特色的兔爷形象。
巧手绘兔爷,体验进行时
教育人员还为每位参加活动的儿童送上兔子玩偶,祝愿大家新年里成绩“兔”飞猛进。小朋友们一手兔爷,一手兔玩偶,迎“福兔”,贺新春,在博物馆里收获了中国年独有的欢乐与喜悦!
一起迎“福兔”,贺新春
传递祝福 吉祥如意剪窗花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剪出吉祥如意的窗花,喜迎红红火火的兔年。大年初二,在“吉祥如意剪窗花”的活动现场,小朋友们一个个变身为手工小达人。他们在教育人员的指导下,手持剪刀,学习剪窗花,起初大家动作略显生疏,后来渐渐熟练。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灵活地游走,不一会儿,就成为一幅幅像模像样的窗花作品。
自己动手剪一幅吉祥如意的窗花
红彤彤的灯笼、活泼可爱的兔子、吉祥的福字……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剪出了一张张吉祥红火的窗花,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传统节俗的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育人员还将精致的吉祥剪纸作品送给大家,传递了河北博物院对大家饱含着美好寓意的新春祝福!
邂逅非遗 祈福迎新说年画
年画是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节庆元素,而独具特色的河北武强年画在2006年就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年初三,河北博物院邀请小朋友们一起邂逅非遗,“祈福迎新说年画”。活动以武强年画为中心,带领小朋友们欣赏、了解中国传统的年画艺术。
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年画知识
活动由“什么是年画”开始,教育人员和孩子们分享了年画诞生、发展、演变与成熟的过程,让小朋友们通过有趣的动画,知道了非遗艺术武强年画的起源,欣赏了一幅幅经典的武强年画作品,感受年画艺术的魅力:“大戳锤门神”凤眼长髯、身姿威武;门神画“秦琼及尉迟敬德”体魄魁梧、色彩绚丽;“文武财神献宝”以众多吉祥形象满足了人们在新年时期盼富裕的心理……年画“闹学图”表现了私塾学堂中孩童们顽皮嬉戏的情景,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产生了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有趣小故事。
孩子们在教育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刷印年画
活动还设置了手工体验环节,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体验印制了武强年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图案——六子争头,全方位感受年画艺术的动人魅力。
烘托年味 欢欢喜喜贴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四,喜庆热闹的“欢欢喜喜贴春联”活动,通过赏春联、说春联、写春联等环节,生动讲述春联的发展演变,揭秘春联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解答过年贴春联的风俗习惯,烘托出浓浓的年味儿。
活动以猜谜语开场,竞猜的孩子们经过谜底是“爆竹”还是“春联”的讨论,牢牢掌握了春联的关键特征,一是对仗工整,二是写吉祥话。“古人贴春联吗?”“最早的春联是什么时候的?”“春联上联和下联怎么区分,怎么贴?”一系列的提问,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疑问积极探索“春联”中蕴藏的一个个奥秘。
讲故事、听解说、看动画,了解春联起源发展
从《山海经》中的神荼、郁垒到《元日》中桃符,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故事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事迹,孩子们在讲故事、看动画、听解说的过程中明白了春联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了古人期望春联可以镇邪去恶、祈盼吉祥的美好寓意。同时,孩子们学会了区分上下联的方法,仔细辨别了不同场所的春联内容,并热情地分享了自己跟随家人买春联、贴春联、写福字的经历。
手写春联传递新春祝福
孩子们最为自在、愉快的学习体验无疑是亲自动手写春联了。“吉星高照”“五福临门”……令人耳熟的吉祥话,在孩子们的笔下肆意舒展。墨色随笔锋舞动,鲜艳的中国红上洋溢着关于国泰民安、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
潮玩趣学 文物成语号IN河博
潮玩河博,趣学成语。新春佳节之际,河北博物院将去年广受好评的线上教育项目“文物成语号ON云端”优化升级,策划推出了线下时空之旅“文物成语号IN河博(战国中山——西汉中山)”专线。活动以文物为线索,以成语为载体,以知识闯关、展厅探秘、深度解析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合作,完成“文物成语号”时空探秘之旅。
教育人员化身“列车长”与大家亲密互动
活动中教育人员化身“列车长”,在发车前提出了一系列文物、历史小问题,来考查前来“旅行”的家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与了解。在紧张机智的小问答过程中,每位“小旅客”磨拳擦掌,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让大脑进行了足够的热身。
“旅客们”手拿地图,开启时空探秘之旅
展厅探秘之旅紧张又有趣。“旅客”们拿着“旅行地图”,从“战国中山国”行驶到“西汉中山国”,根据地图上的图文线索,并结合自己对成语的认知与理解,仔细寻找本期的“文物成语号”上的历史文物。虽然,探秘之旅困难重重,但能登上列车的“旅客”都不畏艰难,他们认真思考、仔细研究的样子成为展厅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半个多小时的展厅探寻,“小旅客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列车长”生动得讲解中,领悟到了战国“中山国”与西汉“中山国”不同的历史文化。
异域风情 穿越玫瑰国度
佳节假期,适合旅行,走进河北博物院就可以“穿越玫瑰国度”,来感受叙利亚的异域风情。结合河北博物院春节档“世界故事”系列展览《玫瑰国度——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大年初六,“穿越玫瑰国度”系列活动火热开启,为观众们深入解析叙利亚古代文明,满足大家对“玫瑰国度”的向往与期盼。
穿越玫瑰国度,感受异域风情
陶器是人类文明史中重要的发明创造,《玫瑰国度——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有大量陶器展品,以时间为序,串联起了悠久的叙利亚文明。“穿越玫瑰国度”之“揭秘陶器的色彩与韵致”活动以陶器为中心,带领参与人员从《石器时代的河北》出发,了解陶器的起源和初始样貌。进入“玫瑰国度”后,重点文物了解叙利亚的古代历史,以典型陶器探究两河流域陶器的发展与风格。而《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中庞大、丰富的汉代陶器,更将亚洲东方帝国的陶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通过对比中国和叙利亚陶器的风格和制作工艺,让大家欣赏了陶器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盛开出的绚烂多彩的艺术之花。
欣赏对比,感受陶器的色彩与韵致
传讲节俗知识,邂逅非遗艺术,潮玩趣学成语,领略异域风情。河北博物院在新春佳节之际,精心为广大观众奉上缤纷多彩的文化大礼包,渲染节日氛围,弘扬多元文化,让博物馆里处处洋溢着饱含文化气息的浓浓年味儿。新年新气象,河北博物院将不断努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让越来越多的公众感受博物馆教育服务的灿烂芬芳!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