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赴一场长安之约——时代少年在河博寻迹盛世风华
依托《天下长安——唐代精品文物展》特展,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着力策划推出“唐潮创艺·夏令营”与“绚彩大唐长安风”两项暑期特别教育活动。活动聚焦千年长安的璀璨文明,以文物为媒介、体验为途径,通过创意展演、沉浸式研学与多元互动课程等方式,引领青少年穿越时空的藩篱,触摸盛唐气象的磅礴脉搏,在寓教于乐中深植文化自信,激发创造活力。今年夏天,河北博物院成为孩子们探索唐风雅韵、绽放艺术才情的活力舞台。
霓裳舞步叩唐门 少年妙语“活”文物
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本年度精心打造的“唐潮创艺·夏令营”于7月11日正式启幕。经过严格面试遴选了21位翩翩少年,共同开展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循着《天下长安——唐代精品文物展》的金银器的光影与三彩驼铃的声响,仿佛穿梭于繁华的长安城中——从宫廷乐舞的霓裳广袖,到西市胡商的金银酒器。少年们在教育人员的引领下破解唐人的文化密码,亲身感受盛唐千年魅力,这场融学术探索与美学体验于一体的夏日修行,让沉睡的历史在童真共鸣中悠然苏醒。
教育人员为少年儿童深度解读唐代文化
夏令营的华彩篇章,在于其独特的成果展演形式。7月12日下午,《天下长安——唐代精品文物展》展厅见证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8位身着彩衣的少年,以轻盈快闪的舞姿演绎《唐宫小乐舞》,在文物环绕间翩然起舞,衣袂翻飞处,仿佛宫门轻启,盛唐气象扑面而来。《如果唐代文物会说话》的创意环节中,另外的13位少年化身鸳鸯莲瓣纹金碗、青瓷八棱瓶、白陶舞马等文物,用充满童趣与想象的拟人化语言,赋予了展品生命的呼吸。之前的紧张彩排,在此刻凝结成自信的表达——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讲述者与演绎者,让沉睡的瑰宝在当代少年的才情中“活”了起来。
小唐俑们翩翩起舞
“鸳鸯莲瓣纹金碗”与“人物纹金杯”穿越时空对话
从深度研学到汇报展演,少年们通过肢体与语言的双重艺术创作,完成了一场从认知到表达的文化内化,让凝固的历史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
菱花镜前描黛眉 金银三彩镌盛唐
同步开展的“绚彩大唐长安风”系列活动,则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唐代生活风情长卷,吸引着少年儿童深入其中,在展厅与学堂交织的空间,营造出“菱花镜”“时世妆”“金银器”“唐三彩”等一个个微观的盛唐世界。
镜头掠过学堂的案几,“铜镜里的长安‘花’——澄净清雅‘菱花镜’”课程借模拟鉴镜情境,解读铜镜纹饰背后的审美哲学;“美美哒长安装扮——袍衫云鬓‘时世妆’”课程带孩子们描画青黛眉、点染桃花妆,解密唐代女子从简约至奢华的时尚密码;“指尖上的长安款儿——珠箔银屏‘金银器’”课程则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錾刻金银器上的异域纹样,体味“金盘五千面”背后的国际范儿;而“最绚丽的大唐颜色——奔放华丽‘唐三彩’”课程揭秘釉色流动的魔法,触摸三彩马驼承载的丝路繁华。每堂课程融合主题导览、课堂互动与手工创作,使少年们在亲手制作中领悟唐代工艺之精、生活之美、气度之宏。
唐代知识触手可及
画唐镜、塑唐妆、探金器、描三彩等手工活动丰富多彩
《天下长安——唐代精品文物展》暑期社教活动双线并进,既是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唐潮创艺·夏令营”以艺术赋能历史,让少年用童趣激活文物基因;“绚彩大唐长安风”系列活动则以生活为视角,解码盛世美学的深层意蕴。二者皆指向同一内核——让陈列的国之瑰宝,化作可感、可创、可流传的精神滋养。这不仅是一次暑期活动,更是一粒粒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撑起民族复兴的浩瀚苍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