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 详情

文化遗产公开课——长城脚下的课堂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无数中外游客旅行目的地。


  2015年11月4日,深秋的八达岭层林尽染,三十名刚刚上过语文课本上《长城》的四年级小学生带着欢笑和憧憬来到这里,开始了一天别开生面的文化遗产公开课。


  长城依山而建,要想近距离地认识长城,爬山是必须的。在少年旗手的带领下,同学们沿着山间小路向山顶进发,在登上一道山梁,宏伟的城墙赫然出现在对面的山脊时,一身的疲惫转为兴奋的欢呼,长城,我们来了!


  抚摸着巨大的条石,踏着累积着岁月痕迹的青砖,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随队的专家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像八达岭这种条石砌墙、青砖铺顶的长城只是长城众多形态的一小部分,万里长城是由各种各样材质构成的。下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系统地向同学们讲述了长城知识,城墙、马面、敌楼、关口、军堡、烽火台、挡马墙、陷马坑……从长城的历史、建造特点以及长城的保护做了详细介绍,同学们的灵机妙想更为课堂增加了无穷的乐趣。课上,同学们通过游戏,搭建了一段长城,上演了一场“长城保卫战”。通过游戏,帮助守护长城的小卫士理解长城的构造和功能,保护长城的理念深深植入同学们的心中。


  课后,同学们兴致未减,一起讨论如何保护长城,提出了很多好办法。保护长城的种子已经种下,长城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上一篇:微博文博
下一篇:“长城卫士”微文与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启事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