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 在河北博物院盛大开幕
2019年1月16日,由河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开幕式。展览开幕式由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主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夏延军,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主持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致辞
那书晨在致辞中指出,河北省文化脉系丰富、底蕴深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厚植厚培文化繁荣发展根基,这次展览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范例,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事,也是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建立中央和地方文博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模式的有益探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
王春法在致辞中提出,中国国家博物馆要进一步加大与地方文博机构的协作力度,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努力形成博物馆与社会各界协同互动、联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王春法、夏延军、那书晨、张立方共同启动开幕仪式
“笔墨文心五百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113件(套),包括绘画51件,书法50件,文房12件(套)。展览包括“文人画”和“名家书”两部分。
周臣沧浪亭图卷(局部)
王翚古木晴川图轴
第一部分“文人画”,按流派分为吴门画派、青藤白阳、松江诸家、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清初四僧、扬州画派、海派名家八个单元。沈周、周臣、文征明、文从简等人作品充分展示了文人山水画的繁盛局面;徐渭、陈淳的作品则体现了写意花鸟画的勃兴;王鉴、王翚、王原祁的作品呈现了清初摹古之风貌;髡残、朱耷、石涛的作品与摹古之风形成对比,流露了打破藩篱的创新意识;还有体现地域绘画特性的松江诸家、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派的部分画家作品,充分体现了明清画坛流派纷繁的局面。
乾隆南巡图-第六卷 驻跸姑苏(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将作为重磅展品,采用静态文物与数字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文征明真赏斋图卷(局部)
第二部分“名家书”,按风格分为吴门书派、晚明书家、明末遗民、篆隶复兴、崇董书风、尚赵热潮、扬州名家、碑学代表八个单元。吴宽、祝允明、文征明等吴门书派作品彰显出明中期文人的“士气”与济世精神;晚明时期董其昌、张瑞图的作品以书言志、潜情达性、跌拓起伏,充满了文人求真、寄兴的情怀;遗民书家王铎、傅山、朱耷等以书言志、以笔墨抒情,创造了硬倔怪异的行草书;赵宧光、王时敏、郑簠的作品体现了篆隶复古书风的兴盛;玄烨、沈铨、陈奕禧等人的作品展示了康熙时期的“崇董书风”;弘历、张照、刘墉、梁同书等人的作品诠释了乾隆时期的“尚赵热潮”;郑燮、金农、黄慎等扬州名家的书法突破帖学牢笼,各自独辟蹊径、自成一格;伊秉绶、何绍基、包世臣等人的作品上溯六朝碑版及金石文字,创造了古朴凝练、苍辣遒劲北碑书风。
王铎行书轴
展览汇集了从明初至清末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品,较全面的反映了明清书画的发展脉络与渊源流变,再现了明清书画精品纷呈、名家麇集的局面,进一步揭示了传统文脉连绵不断的顽强生命力,诠释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创造性。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6日—3月24日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