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 详情

“快乐学堂”走进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河北博物院快乐学堂自推出以来,以“快乐建构式学习”为理念,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快乐学堂进校园”。近期,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合作,结合“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的理念,让同学们“用历史学语文、用文物学历史”,积极进行教育创新。2016年11月26日,应邀来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为历史教学实验班260多名学生和家长带来了《磁山文化——探寻七千年多前河北先民的生活》课程。


教育人员正在为同学们介绍磁山文化的知识

本次课程前,孩子们曾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对文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为后期进校园讲座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由于孩子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基础,博物馆教育人员特意将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入,为孩子自讲述磁山文化的特点和意义。深入浅出的给学生和家长介绍了七千多年前河北先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状态。孩子们了解到七千多年前的磁山先民已经会纺线制衣,还会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他们不仅仅光靠打猎捕鱼为生,已经能耕种粮食,把粟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孩子们也由此对比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磁山人的差距,并感叹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了不起了!


教育人员在给孩子们讲述磁山人种植的粟

由于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授课过程中与教育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互动,气氛非常活跃,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


孩子们争前恐后抢答老师的问题

磁山遗址出土了独具特色的陶盂和陶支架,并使用泥条盘筑法制作生活用陶。教育人员结合视频和现场教学给孩子们讲述了古老泥条盘筑法,并带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泥条盘筑陶器。孩子们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法制作出一件件富有现代感的器型,古老的技艺,当今的思维,正是文化传承的完美体现。


教育人员现场教孩子们泥条盘筑

孩子们正在制作自己的泥条盘筑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快乐学堂进校园”是河北博物院精心打造的校园服务项目,自推出以来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后,将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积极与大、中、小学合作,大力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上一篇:《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
下一篇:河北博物院志愿服务队走进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爱心活动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