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物春秋》2024年第4期(总第199期)
目录
研 究 与 探 索
后岗一期文化的东渐………………………………………………………崔宗亮(3)
试论殷墟骨笄的制作工艺流程…………………………………韩天乐,张良仁(14)
说“曾”…………………………………………………………………黄锦前(23)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2022年调查采集动物骨骼初步分析
…………………………………孙 涵,李晓健,田雨萌,甘如饴,刘威,李悦(31)
杨播家族墓志所见普泰之难始末………………………………………魏晴晴(40)
考 古 发 现 与 调 查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围沟墓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46)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西汉M27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59)文 保 技 术
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RTK)在桐城魏庄遗址中的应用……张之航,王晓琨(70)
文 物 介 绍 与 研 究
正定出土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杜平(81)
山东博物馆藏清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布明虎,滕卫(83)
新 书 评 介
《辽祖陵——2003—2010年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评介…………………刘毅(92)
Cui Zongliang
On the Eastward Spread of Hougang PhaseⅠCulture………………………………(3)
Han Tianle, Zhang Liangren
Discussion on the Craftsmanship Process of Bone Hairpins
Unearthed from Yinxu Site………………………………………………………………(14)
Huang Jinqian
Study on the Successor and Change of Clan Emblem of Zeng State
during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23)
Sun Han, Li Xiaojian, Tian Yumeng, etc.
Analysis on Animal Bones Collected from Xitou Site in Xunyi County of Shaanxi in 2022………………………………………………………………………………………(31)
Wei Qingqing
Study on the Massacre in Putai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Epitaphs of Yang Bo' s Family…………………………………………………………………………………………(40)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of Nankai University, etc.
Excavation of Trench Tombs at Buli Village in Airport New City of the Xixian New Area, Shaanxi Province…………………………………………………………………(46)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of Nankai University, etc.
Excavation of M27 at Buli Village in Airport New City of the Xixian New Area, Shaanxi Province…………………………………………………………………………(59)
Zhang Zhihang, Wang Xiaokun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Kinematic in the Weizhuang Site of Tongcheng County,Anhui Province……………………………………………………………………………(70)
Du Ping
The Components with Carving Inscription of the Stone Carved Buddhi Pagoda of Tang Dynasty Unearthed in Zhengd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81)
Bu Minghu, Teng Wei
Blue-and-white Porcelains Produced in the Yongzhe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Collected by Shandong Museum………………………………………………………(83)
Liu Yi
The Review of Zuling Mausoleum of the Liao Dynasty: Report on the Archaeological Surveys and Excavations from 2003—2010……………………(92)
后岗一期文化的东渐
崔宗亮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关键词】后岗一期文化;东渐;海岱地区;北辛文化;双墩文化
【摘 要】后岗一期文化距今约 7000—6000年,可分为三期。该文化对东方地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一期向海岱地区的渗透,使得鲁中南及鲁西一带的裴李岗文化北辛类型嬗变为仰韶文化北辛遗存。二期与北上的双墩文化一道,使海岱地区的仰韶文化北辛遗存递变为北辛文化;而向东南的扩张,又将豫中、豫东纳入自身的分布范围。三期时向海岱和皖北地区的扩张,中止了北辛文化和双墩文化的发展,将其纳入自身的分布范围;与此同时,向江淮地区的扩张又极大地改变了龙虬庄文化的面貌。
图一 后岗一期文化陶器分期图
1.镇江营 T1107⑧∶2 2.下潘汪 Y1∶3 3.南杨庄 T25④∶3 4.南杨庄 T46④∶3 5.西水坡 T135④∶1 6.南杨庄 T4④∶4 7. 南杨庄 T69③∶1 8. 南杨庄 H8∶9 9. 南杨庄 T59③∶7 10. 南杨庄 T25③∶4 11. 石北口 H79∶1 12. 南杨庄 T8③∶5 13.南杨庄T45②∶1 14.石北口H46∶2 15.南杨庄T28②∶8 16.南杨庄H127∶1 17.石北口H63∶1 18.南杨庄T58②∶4
试论殷墟骨笄的制作工艺流程
韩天乐 张良仁
(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关键词】商代;殷墟;制骨手工业;骨笄制作流程
【摘 要】河南安阳殷墟的制骨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笄坯料、半成品和废料等,这些遗物上保留了商代制骨工匠留下的加工痕迹。通过对这些加工痕迹的研究,弄清了骨笄加工的各个环节和加工方法,从而复原了骨笄的制作流程,认为殷墟时期骨笄制作已具有较高程度的标准化。
说“曾”
黄锦前
(新疆大学 历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关键词】曾;鼄;同源字;徽记符号;文化印记
【摘 要】据出土古文字资料,殷商时期曾人系以“鼄”即“曾”为徽记符号之国族。殷周革命后,周人在殷商曾之故地汉水流域分封宗亲,重新建立曾国,沿袭殷商时期曾之名号,并对其(鼄)进行有意识的改造,在其基础上形成新的徽记符号,即曾侯乙三戈戟之上戈内后部阴刻的由龙形图案构成的徽记符号。该符号为“鼄”字的美术化、图案化,与湖北汉阳纱帽山出土商代铜尊上的徽记符号一脉相承。“鼄”“曾”系一字之分化,为同源字。太保玉戈铭“命曾侯辟,用鼄走百人”,即以殷商鼄族(地)旧部之仆御一百名赏赐曾侯,命之就封。乎簋的器主
乎系殷商曾人后裔,“
”为其族名和氏称。周代铜器铭文所见不同时代曾人名字常以从“黾”从“虫”之字为之,是曾人以“鼄”即“曾”为族氏徽记符号的文化印记。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2022年调查采集动物骨骼初步分析
孙涵 李晓健 田雨萌 甘如饴 刘威 李悦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关键词】动物骨骼;西头遗址;商周时期
【摘 要】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镇原底乡西侧的西头村,2022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共发现动物骨骼 540件,其中从遗迹中采集的动物遗存共 186件,分属龙山—商周、龙山—汉唐、商周、商周—汉唐、唐宋等不同时期。经鉴定,这些动物骨骼标本包括鸟纲和哺乳纲,至少代表10个属种,包括鸟纲、兔、狗、家猪、鹿科、狍、牛科、黄牛、羊亚科、羊等。分析不同种属动物的数量占比可知,猪、牛、羊、狗是西头遗址商周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动物资源,其中牛羊数量的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杨播家族墓志所见普泰之难始末
魏晴晴
(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 西安 710001)
【关键词】杨播家族;普泰之难;北魏末年;历史书写
【摘 要】杨播家族是北魏时期关中豪族,《魏书》等史籍对其多有著录。近年来,杨播家族成员如杨播弟杨椿、杨津,侄杨逸、杨遵智等人墓志陆续出土和公布,为研究其家族世系、政治表现等提供了新的史料。通过对杨播家族成员墓志及相关史料的梳理,详细考述了普泰元年(531)尔朱氏诛杀杨播家族即所谓“普泰之难”发生的时间及发展脉络,揭示了普泰之难发生的复杂原因。墓志内容与史传资料中对普泰之难及杨播家族记载的差异性,反映了北魏末年至北齐时期各方势力在政治权力角逐过程中的此消彼长。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围沟墓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
(1.天津 300350;2.陕西 西安 710068)
【关键词】围沟墓;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秦代;西汉早期
【摘 要】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2 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KGTC2019-036地块(原布里村)范围内发掘了3条围墓沟及沟内5座墓葬。墓葬及围墓沟年代为秦统一时期至西汉早期,围墓沟经历两次改扩建,体现了该墓地的家族性与围墓沟的沿用过程,为研究秦汉时期围沟墓提供了新的资料。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西汉M27发掘简报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
(1.天津 300350;2.陕西 西安 710068)
【关键词】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M27;洞室墓;西汉早期;中小型墓葬
【摘 要】2022年2月至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KGTC-2019-036地块(原布里村所在地)清理汉墓一座,编号为 M27。虽经盗扰,墓中仍出土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等在内的44件(组)随葬品。依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特征初步推断,M27年代为西汉早期,墓主人身份可能是低级官吏或中小地主。
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RTK)在桐城魏庄遗址中的应用
张之航1 王晓琨2
(1.包头博物馆,内蒙古 包头 014010;2.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北京 100872)
【关键词】RTK;考古测绘;Matlab;数据分析;魏庄遗址
【摘 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考古学与前沿科技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考古测绘方面,RTK设备的应用,为采集更多种类的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所测绘出的数据逐渐精确,所还原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201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安徽桐城魏庄遗址的过程中,我们利用RTK技术采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经数据处理软件Matlab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魏庄遗址遗物和遗迹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对遗物分布的分析还可以还原出可能错过的遗迹单位,进而推导出遗迹现状的形成原因。与魏庄遗址周边其他商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遗址的文化面貌进行对比,可以佐证数据还原及分析成果的准确性。虽然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但RTK数据的采集、对比和应用仍可以为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正定出土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
杜平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 石家庄 050899)
【关键词】石雕佛塔构件;刻铭;唐代;河北正定
【摘 要】2001年春正定县南城门复建施工中,于残断土垣下出土一件唐代石雕佛塔刻铭构件,现入藏正定博物馆。该构件刻有发愿文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发愿文中载赵元贞于唐开元十六年(728)造一石佛塔,文中所涉慈因寺在地方史志中未有记载,故该石构件对于唐代佛塔形制、雕饰以及正定乃至河北地区佛教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山东博物馆藏清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布明虎 滕卫
(山东博物馆,山东 济南 250014)
【关键词】青花瓷;雍正时期;山东博物馆;藏品
【摘 要】1958年故宫博物院向山东博物馆拨交了一批明清时期瓷器,其中有58件属于雍正时期。这批雍正瓷器器型多种,釉色丰富,纹饰多样,既有官窑制作,亦有民窑生产。其中,青花瓷器共有 18件,器型主要包括盘、碗、瓶、缸等,纹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等纹样,审美意趣十足,为研究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重要材料。
《辽祖陵——2003—2010年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评介
刘毅
(南开大学,天津 300350)
【关键词】《辽祖陵——2003—2010年考古调查发掘报告》;书评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辽祖陵——2003—2010年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在对历年来辽太祖陵调查和发掘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卷末还以“附录”的形式对祖陵遗址范围内出土的当做了分类和分期研究,对多点位出土瓷器的产地(窑口)进行了辨识并做了相应的分断代工作,对辽祖陵的陵园制度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该书不仅能够推进辽代陵寝制度的深入研究,而且将对中国古代帝陵的考古学研究,对考古学、历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封面
封二封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