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着力保护传承 讲好黄河故事 ——甘肃武威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全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天梯山石窟



2019年以来,武威扎实抓好国家和甘肃省市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掘武威市黄河文化优势,全面增强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武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开展五凉历史系列讲座,武威市政府常务会议对《文物保2 》进行专题学习,传达学习甘肃全省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听取全市长城保护工作汇报,印发《武威市文物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武威各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锚定职能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制定《武威市文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全面落实黄河文化遗产综合监管责任。

武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分管领导牵头的保护协调机制;专题研究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调整理顺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新成立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武威市县长城保护专门机构,文化遗产保护力量明显增强;武威市政府将天祝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纳入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体系。各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动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聚焦法人违法、2 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定期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联合检察机关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城保护专项行动,推动解决一些文化遗产保护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联动、多部门协同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审批前置,文物部门在兰张三四线、西气东输等大型基建工程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加强资源调查,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市级文物部门每年在城乡规划、土地出让等方面出具文物保护意见函50多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印发《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明确“5+N”文旅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招商运营工作有序推进,凉州会盟纪念地建设项目、武威文庙儒学院遗址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被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和历史研究取得新成果。近年来,武威市争取落实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组织实施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东大寺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武威市博物馆藏大藏经(藏文版)保护修复项目获评“2021年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相继建成开放天祝县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新馆、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陈列展览,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获2022年度甘肃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黄河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充分发挥武威作为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这块金字招牌影响力,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武威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铜奔马文化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着力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主题相关的各类力作不断涌现,纪录片《梦幻凉州》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十套播出,大型情景历史歌舞剧《天马行》已进入排演阶段,《流韵焕彩——武威非遗精品图典》《凉州藏文典籍》等一批反映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精品书籍编纂出版。成功举办四届凉州文化论坛和凉州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凉州文化进行多层次、多视角、跨学科学术解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蕴含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促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黄河文化更好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助力发展,持续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


上一篇: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篇:澳门世遗建筑绘画展亮相故宫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