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6日成功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包括这4处新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到30处。




图为通济堰总干渠进水闸(水利部供图)


通济堰渠首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南河、西河、金马河交汇处,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通济堰灌区目前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灌溉面积52万亩。




图为兴化垛田(水利部供图)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分布在江苏兴化湖荡区,是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历史上垒土成垛形成的垛田,发展出有着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和独特灌溉方式的灌溉工程系统。目前它仍在发挥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涝、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等效益。




图为松古灌区白龙堰(水利部供图)


松古灌区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的典范。从当初人们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逐步建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明清时期灌区工程体系臻于完善,至今仍在滋润着松阴溪两岸16.6万亩良田。


图为上堡梯田(水利部供图)


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北部山区,面积约有5.1万亩,属陡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的上堡梯田灌溉工程,既包含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系统,也包含良好的生态保护系统。

与我国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列入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伊拉克、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的15处。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140处,分布于18个国家。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主席、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上一篇:“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