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言之有“物”】世界读书日,你说的是什么?

【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

刻辞卜甲

卜甲:古代占卜用的龟甲。



“土方入侵”涂朱卜骨刻辞 

商王武丁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言九鼎

金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代 

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罄竹难书  

竹简:古时书写用的竹片。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战国 

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郭店1号墓 

湖北省博物馆藏


乡书难寄 

乡书:家信。



睡虎地秦简墓黑夫“家信”木牍 

秦代 

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睡虎地4号墓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连篇累册

册: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



康居王使者册 

汉代 

1990年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飞书走檄 

檄:檄文。



候史广德坐罪行罚檄(局部) 

汉代 

1974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谤书一箧 

箧笥:藏物的竹器。


“熬兔笥”竹笥 

西汉 

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 

湖南省博物馆藏


书箧藏鼠图 

清代 任薫 

天津博物馆藏 


蜡丸帛书

帛书:也称“缣书”“素书”,在丝织品上写成的书。



老子帛书(局部) 

西汉 

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说快书的溜大鼓——走板了

说书:曲艺名词。通常指说讲或说唱故事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弹词、鼓书等。



击鼓说唱俑 

东汉 

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鱼笺雁书

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蜡印故事笺 

明代 

故宫博物院藏


麟吐玉书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由麒麟、八宝、宝珠组合成图。最早是说孔子诞生时有麒麟降世吐玉书于门前,代表有圣人出世,也具有旺文之意。后来统指家里添丁。


青玉麒麟吐书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蒲牒写书 

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缂丝元音寿牒册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负笈佩剑

笈:书箱或书籍。



石渠宝笈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褡裢:一种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


黄色缎绣太狮少狮百鸟朝凤褡裢 

清光绪 

故宫博物院藏



上一篇:李群调研湖北文物工作
下一篇: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初评结果揭晓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