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福建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员何振良:光明之城向未来

2307122254097296381.png

福建泉州,向海而兴。千百年来,先民奋楫远航,开拓出联结欧亚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陕西西安“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福建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员何振良以泉州开元寺古沉船为媒,向观众生动讲述中国海上贸易故事。

“陈列于开元寺的这艘古代沉船来自南宋时期,是七百年前的“大国重器”,属于‘福船’类型的远洋商船,而‘福船’更是古代造船业的标杆,有着海舟以福建为上的美誉。”何振良介绍,沉船1974年发现于泉州湾后渚港海滩,出土时船中载有两千多公斤未脱水的香料药材,经判断应是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商贸船只。

泉州,古称“刺桐城”,不仅有着先进的造船技术,更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各国商人往来不绝,西方旅行家同样被吸引而来,写下不少生动游记。马可·波罗曾为刺桐“打call”,将这里称作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雅各·德安科纳看到“刺桐港”点满火把,惊叹地称其“光明之城”。

正因泉州重要的海上贸易地位,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人们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何振良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泉州城内最大佛寺开元寺西塔上雕刻着印度风格的猴行者,2 教寺庙清净寺保存着明代皇帝谕旨碑刻,他们与泉州府文庙、关帝庙做着邻居。”这种多元文化底蕴,让中华文明“宽厚、包容、开放”的特质更加凸显。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刺桐城”那段文明得到世界认可。泉州系列遗产展现出农业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和平发展的进程。“多元整合、共同繁荣、共享发展”的泉州,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一份历史维度的样本,这对今日的世界仍是重要的启示。

让泉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泉州。“刺桐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航海的基因。千百年来,古城的人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这份珍贵而独特的遗产。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泉州,这座承载着人类航海记忆的“光明之船”,定能乘风破浪、再续航程。


上一篇:上海大学讲师、三星堆3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徐斐宏: 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
下一篇:新疆 维 吾 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突出展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