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文物会说话 | 奔赴殷墟千年之约

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成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馆里陈展了哪些文物?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和光明网联合推出“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了5件殷墟博物馆特色文物进行创意解析,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趣味故事,通过AI配音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奔赴这场“千年之约”。

“司母辛”铜方鼎

“我是一件来自商代的青铜方鼎,由王室子辈为其母亲妇好所铸。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铸像我这样的‘鼎’吗?随着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作用从烹煮肉类的炊具,逐渐转变到了用于祭祀的礼器,彰显权力和地位。‘辛’是商代王后和女英雄妇好的庙号,我承担着向世人展示妇好丰功伟绩的重任,厚重的器身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庄重大气的外貌很能体现商代审美标准,四足两耳的方鼎制造工艺更是难得!”

——来自“司母辛”铜方鼎的自述

文物简介:商代文物。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口宽48厘米,重128千克。“司母辛”铜方鼎共有两件,此为其一。长方形口,折沿方唇,直立耳,直腹略内收,平底,下接四空心柱足。腹四角各有扉棱一道,口下四面中部及足跟外侧亦各有一道扉棱。口下饰由饕餮纹,以扉棱为鼻梁,雷纹衬地,腹部左右及下侧饰乳钉纹,足跟饰饕餮纹,其下又饰凸弦纹三周。内壁铸铭“司母辛”三字。底、足均有烟炱痕迹。

  小屯南地2172号甲骨


“我是一片残断的牛肩胛骨,全身负载了93个单字、11条卜辞,都在关注同一件事——商王田猎是否会有灾祸。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通过田猎,商王带大家适应纪律、学习武艺、掌握谋略,以期在战场上克敌制胜。而在那个占卜之风盛行的时代,我们甲骨负责为大事小情测吉凶祸福,也记录下了3000多年前的真实生活。自从人们发现我以来,品相端庄大方的我成了一枚‘甲骨明星’,出现在邮品、图书、历史课本里,向人们讲述商代文化。”

——来自小屯南地2172号甲骨的自述

文物简介:商代文物。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发现,编号2172,是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在上面发现93个单字,文字清晰,大小均匀,契刻有力。该甲骨卜辞共十一条,记录了商王于戊子、辛卯、乙未、戊戌、辛丑、壬寅、戊申、己未、辛酉、乙丑日占卜田猎是否有灾祸的问题。

铜手形器

“你好!握个手吧!看见我,你是不是很惊奇?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商代的手形青铜器。相比于成年人的手,我略小一些,五指比例适中,指尖微露,手背上还装饰半个饕餮纹。古人用我来干什么的?有人说是假肢,有人说是权杖……那你猜,我是做什么用处的?”

——来自铜手形器的自述

文物简介:商代文物,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的亚长墓。通长13.03厘米,重0.1千克。铜手形器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状,五指比例适中,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装饰半个饕餮纹,手腕截面呈椭圆形,其内残留碳化木柄。其功用有“假肢”“权杖”“工具”等说法。

 铜钺

“在古代的兵器中,刀、剑、戈、矛、戟……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相比之下,我们‘钺’家族,就显得冷门得多,但我们可是军事权力的象征。我的主人亚长可厉害了,他的墓葬,是目前所知殷墟出土青铜钺最多的,结合‘亚长’铭文,推测亚长本人生前拥有极高的军事地位。想象一下,他曾经的‘战斗力’该有多强悍!”

——来自铜钺的自述

文物简介:商代文物,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的亚长墓。亚长墓是目前所知殷墟出土青铜钺最多的墓葬,墓中共出土7柄铜钺,其中6柄铜钺柄面有铭文“亚长”,最大的铜钺通40. 5厘米,重5. 96千克。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结合“亚”字铭文,推测亚长本人生前拥有极高的军事地位。

 玉觿

“中国早期的服饰没有纽扣,一般是用绳子系住,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宽衣解带’的吗?没错,就是用我。我的柄部是顾首龙的样式,下颌与背部相连,犄角突起,尾部是一个上翘的尖角,不仅颜值高,可以当做装饰品,还非常实用呐!”

——来自玉觽的自述

文物简介:商代文物。它的柄部是顾首龙的样式,龙的下颌与背部相连,犄角突起,前后腿作蹲踞状,而它尾部是一个上翘的尖角,大而夸张。《说文》对觽的释义为“觽,佩角,瑞耑可以解结”。意思是,觽是一种角形配饰,前端尖锐的角可以解开绳结。中国早期的服饰没有纽扣,一般是用绳子系住,而玉觽就是松解绳结的工具。


上一篇: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合集 ——考古实证下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
下一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