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0到1:基层文物工作书写灿烂新篇章
常宁市,隶属湖南省,为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截至2017年底,常宁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19个文物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15处;中国传统村落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中国工业遗产1处;备案登记的可移动文物4000件。而在2013年之前,常宁市只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是在湖南省乃至衡阳市都没有什么名气的“文物小市”。短短的四年时间,全市文物工作打了翻身仗,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整个地区的“文物大市”。
团结协作是前提,无私奉献是基础
“那时候条件有限,去乡镇办事就坐公共汽车,汽车到不了的地方就走路,走上几十里路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常宁市文物局局长唐伍华回忆起调来文物局的第一年,“连个洛阳铲都没有”。他意识到必须要改变现状。通过了解情况,发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局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称之为“三个三年”计划,计划最终目标是在湖南省要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此文物局从班子成员到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开始了常宁市文物局的“变身”。
从调查文物资源到申报项目局里有很好的想法,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刚一开始就犯了难。无论是申报项目还是考察学习,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由于当时文物管理局的资金来源并未能纳入本级财政,那点钱连发工资都成问题,出差连最基本的差旅费都掏不出来。怎么办,不能等,不能让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就这么熄灭了。全局上下坐下来一起商量,最后决定大家集资,掏自己的腰包凑差旅费。“这在我们这里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知道常宁局集资凑钱干工作”,正是这样迈出了“变身”的第一步。
没多久就又遇到了更大的问题。文物局计划建设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但是没有经费来源。陈列馆的预算为60万元,通过协调,市政府决定破格投入30万元,作为陈列馆的建造经费拨给文物局,可这远远不够。全局又一次发起集资,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掏出一些钱来,市里又贴补了一部分。“资金不足,我们就不找装修公司承包,从材料采购到请民工开工都亲力亲为,就像自家装修一样,从每个环节开源节流。”唐伍华骄傲地介绍。文物局的积极作为赢得了工作主动,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文物局事业经费由2010年的9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74万元,涨了19倍多。
文物局是指挥员,市政府是服务员
在文物局的背后,还有一群人在默默支持着常宁文物工作。近几年,常宁市先后印发《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红头文件和《政府会议纪要》17个,涉及文物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文物工作保驾护航。地方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文物工作有了位置。
分管副市长阳青指着地图,将常宁市文物家底向记者娓娓道来。
一直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直接听取文物局局长汇报工作已成“家常便饭”。一份对文物工作的情结,一颗保护文物的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到底——成为常宁市委市政府默默守护文物工作的信念。
2016年,常宁市进行全方位机构改革。改革方案是合并政府组成局,撤销所有二级局,将二级局改为“中心”或者“管理所”。常宁市文物管理局按说应改为常宁市文物保护中心。在改革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谌惠渝根据文物工作实际提出了保留文物局的建议,并对保留的理由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这次“不按常理出牌”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认可。“保住牌子本身不重要,保护文物地位更重要。市委市政府给的不是文物局的牌子,而是压力和要求。”副市长阳青说。文物管理局成为常宁市二级局中唯一的“种子选手”保留下来。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是一道难题。但在常宁,市委市政府却有着钢铁一般的原则:“文物保护一定是第一位的,经济价值有限,但文物价值不可估量,绝对不能单纯地看经济价值。”阳青强调:“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守住底线,理直气壮地发声!”正因为市委市政府坚决的态度,常宁没有发生过类似矛盾的激化,企业也积极遵守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更多人看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文物安全是底线,守土尽责是关键
新局面打开了,但常宁的文物安全仍然面临考验和挑战。“那段时间一想到文保单位和文物点的安全隐患,我就坐立不安。”唐伍华说。局班子加班加点研究解决办法,学习了大量的文件,借鉴了各地经验和模式,终于找出了好办法。
“把文物保护法落实到最基层就是我们的责任,工作不能蛮干,还要创新,文物局要当好指挥员,市政府当好服务员。”阳青介绍,常宁市为守住文物安全这条底线,创立了文物安全巡查模式,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常宁市文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市、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的格局,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文物安全管理网。文物局制定了《常宁市文物安全巡查管理办法》。巡查模式分四个层面,政府督查、部门抽查、乡镇巡查、村两委和义务保护员看护,为此开通了“常宁市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微信群”,终于解决了以往文物安全巡查不及时不到位的“老大难”问题。
经过工作的积累,常宁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从800多件增加到如今的4000件。常宁可移动文物中纸质文物数量多,保存难度最大。由于经费紧张,一块钱掰成几瓣花。彭小莉买来白棉布和丝绒布,李云霞借了一台缝纫机,四位女同志测量卷轴的尺寸,下班就去给每件书画都做了双层的“保护衣”。“我们天天盼着常宁能有个博物馆,那这些宝贝我就放心了。”文物局李云霞副局长说。市博物馆规划立项审批已经通过,但由于一些原因,建设暂时被叫停,目前市博物馆的建设已成为全局上下、全局内外所有人的期盼。
言传身教带队伍,执着专注自身强
李云霞,在湖南文博界是位小有名气的人物。30年前随丈夫复员转业来到常宁,不是科班出身的她一直坚持主动学习和积累,如今她已成为常宁的文物专家。从文物门外汉到现在的文物局副局长,她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主动要求到周边所有考古工地学习,无论条件多么简陋都坚持要求学习。
如今李云霞快退休了,她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有好多知识要学,还有好多工作要做。文物局也意识到了梯队建设这个问题,几年前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始重视对年轻同志的培养,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安排学习内容。
杨晖就是局里年轻文物工作者的一分子,“局里领导特别鼓励我们学习,只要我们能考上,局里就出学费,支持大家学习,这么好的条件肯定是要争取的。”彭小莉现在是文物库房的当家人,“我们的账册做得还是很规范的哩,普查的时候都被表扬呢。”雷时雨作为80后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工作中所有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培训班还是专家到局里指导工作,他都不放过。他坦言很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这项工作“挺有味”。至于这次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殊荣,雷时雨说,高兴激动是肯定的,尤其是看到局长抱回来奖牌上的国徽,觉得荣誉沉甸甸的,不过这都是过去了,还是要在以后的工作里更加努力更加专注。
这就是常宁市文物管理局,这个先进集体用勤劳和智慧、坚定与执着,书写着基层文物工作灿烂的新篇章。 (国家文物局)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