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国家文物局向中国法院博物馆划拨珍贵文物

10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法院博物馆文物移交活动在中国法院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将6件商周时期青铜器划拨给中国法院博物馆作为永久馆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移交活动上致辞,并参加座谈。


s1810302218391039169.jpg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为划拨文物揭幕


周强感谢国家文物局对人民法院文博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中国法院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加强司法文物和史料的保护、征集、利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司法文化,生动展现法治中国建设和司法改革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文物局此次划拨的文物,对于丰富中国法院博物馆文物收藏弥足珍贵,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法院博物馆的影响力,更加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司法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周强强调,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要密切关注文物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相关司法政策,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文物案件,严惩涉文物违法犯罪,探寻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司法途径,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与文物部门加强合作,在加大文物司法保护力度、促进司法文物挖掘利用等方面形成有效合力。中国法院博物馆要进一步加强文物征集和交流,切实加强软硬件建设,把中国法院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司法行业博物馆,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升中国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刘玉珠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司法文明史,司法文物集中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的变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法院博物馆是行业内具有示范意义的重要博物馆,成立10年来,在传承法律文化,展示司法实践,弘扬法制文明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打击文物犯罪、合作开展非法流失文物追索、支持中国法院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活动,保证涉案文物鉴定评估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此次文物划拨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支持中国法院博物馆建设,盘活用好国有文物资源。


据了解,此次国家文物局向中国法院博物馆划拨的6件青铜器包括卣、尊、斝、鼎、鬲、盨等多种类型,器型古朴、纹饰精美,体现了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其中3件有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价值。


s1810302220157502059.jpg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参观划归文物


文物移交活动结束后,周强、刘玉珠和最高人民法院及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举行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杨万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参加活动。  (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践行工匠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曲阜举行
下一篇:3D打印复制云冈第12窟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