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春天里,改革发展再出发 ——首都博物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五年前的春天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首都博物馆。

总书记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来,首都博物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自觉地将首都博物馆事业融入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春天之中,自觉地将首都博物馆的担当体现在新时代的首都使命之中,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办馆理念,不忘首都博物馆人的办馆初心,留下了坚定的足迹。


“首博展览”的品牌魅力尽情展现

“总书记的期望不断激励着首都博物馆的每一位员工。”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说,“首都博物馆牢牢抓住‘文物说话’‘历史智慧’‘修史修志’三个关键词,强站位、做规划、谋发展、抓落实。在制定《首都博物馆十三·五时期规划》和各部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一以贯之。”

从“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到“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从“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到“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从“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到“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展到“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展……

首都博物馆将长期积累的策展能力用得淋漓尽致,为全国以至国际文博搭平台,致力于使全国的文物“活”起来,以宏大叙事的历史感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感在中国的首都呈现给市民、国人和世界,紧扣“解读灿烂中华”“品鉴智慧北京”“世界文明互鉴”形成了首博临展的三大主题,造就“首博展览”的品牌魅力。

“我们不仅努力把自己举办的展览做出特色和社会影响力,还努力承担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的重大展览与文化活动,把首博作为一个弘扬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多方位地向公众展示北京、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与文明,努力践行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文化窗口的公共职责。”陈列艺术与创意开发部钟梅介绍。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不断绽放

藏品永远是研究与展示的基础。“藏品资源调查研究和藏品征集关系到博物馆是否能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藏品管理与遗产调查部秦东升介绍,首都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秉承“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城市博物馆的定位,高度重视北京近代、现当代藏品的征集工作。研究制定了藏品征集的方向,从近现当代这些存世量较大的藏品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物证入手,兼顾古代藏品征集,注重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更生动的方式解读藏品的内涵,以此增强公众对于藏品本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让藏品和观众产生共鸣,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要求,在对文物科学管理与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物合理利用,把‘活’起来的文物展现给广大观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不断绽放。”

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的彭昕正在做着首都博物馆“口述历史”项目,项目是2018年立项的,为期三年。“简单来说,‘口述历史’项目,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千百年后可以和一辈辈博物馆人进行思想碰撞、让历史鲜活生动展现的机会。” 彭昕解释道,“我现在的工作,正是记录点滴,给历史以温度。”

项目包含老胶片资料数字化采集、亲历者口述采访、数字平台搭建、数据资料录入等内容。通过“口述历史”项目,能为今后馆史修订提供补充内容,为馆藏文物提供背景资料,为展览展示提供内容支撑,为文物征集提供相关线索。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首都博物馆从馆藏3万多张老胶片中,挑选出1万张老胶片进行了数字化采集、信息整理及文字录入。

“首都博物馆承担着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的责任,我们为拥有这份担当感到骄傲。不仅仅把博物馆所拥有的珍贵的文物与社会共享,让人们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还要将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向人们讲述,做好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普及者。” 全国人大代表、首席研究员齐玫说。

2018年首都博物馆编撰出版了《极简北京史》一书,这是第一本以“极简”命名的北京史,是一部以简洁、清晰、图文并茂、紧密结合文物的普及本北京城市发展史,让大众用短时间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博物馆有责任架起北京历史文化与大众之间的无障碍桥梁。” 齐玫说。


倾心助力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首都博物馆谨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助力。 

宣传教育与志愿者工作部的吴瑾介绍,首都博物馆宣传教育团队一直以青少年观众作为重要的教育对象,以“知北京、爱北京”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引导青少年自我探究式学习,走出学校,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化遗址地,走进图书馆,形成学习闭环。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责任感,这是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到再未来持续打造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城市特色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首都博物馆从2015年3月开始,专门为中学生量身定制了“读城”项目,该项目以展览为核心,由广大师生与博物馆人共同参与完成,并从策展、展品、活动、宣传等多方面进行的实践,也是在博物馆社会教育理念下的一次创新实践。“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 “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目前“读城——魅力中轴线”展览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当中。

2014年,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教委“四个一”活动启动, 4年来,首都博物馆的接待量逐年上升,从2014学年开始的每天200多人,到2018学年的每天1000多人。“我们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可想而知,但压力与挑战并存,为及时补充讲解员缺失不足的情况,新招募的芳华队惊艳亮相,他们平均年龄56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与青少年牵手,共享文化盛宴,徜徉在古都北京的文化长河之中。” 吴瑾说。


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我与首都博物馆一起成长并见证了她不断前行,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走进博物馆也已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开放服务与安全保卫部中心区陈爱玲已经在首都博物馆工作13个年头了。

在陈爱玲看来,作为一名开放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平和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既是单位的形象,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更要为观众做好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博物馆人的承诺。习总书记说过‘党员干部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我觉得同样适用于博物馆人。”陈爱玲说,

“一线服务确实要克服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利于博物馆更好的发展,能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历史,愿意走进博物馆,个人做出点牺牲是值得的,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应该做的。”

刚入职的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部博士后赵立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深入学习。

“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他曾经三次提醒记者同志注意文物安全,总书记以自己的言行,表明了他对文物、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赵立波说,“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看到他的行为,我感觉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是考古专业的毕业生,更应自觉地投入对藏品的研究,更好地发掘展示文物的内涵,用自己的所学,为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京津冀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首都博物馆长期重要的工作。“每一位首都博物馆人要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实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创业攻坚,确保十三五规划的实现。”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表示。

沐五载春风,守正创新追冠首,每一个春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首都博物馆,改革发展再出发。(徐秀丽)



(国家文物局)

上一篇:江西出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
下一篇:布达拉宫守护者的一天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