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城保护需全民参与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
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正式印发,为下一阶段长城保护工作明确了总体原则、确定了分期目标、细化了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3月22日,为全面推进长城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召开学习贯彻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工作会。
作为一直关注长城保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针对长城保护的意义和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社会参与是长城保护的亮点
袁靖认为,“《规划》提出长城保护要鼓励社会参与,是一大亮点”。我国长城的分布范围很广,保存的环境特别复杂,而且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是长城保护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
而且,《规划》强调在落实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各地探索设立长城保护员公益岗位,鼓励志愿者、社会团体参与长城公益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不断拓宽经费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这既为已经开展的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加油打气,同时也明确了今后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总体方向,将为今后长城保护提供新的力量保障。
“《规划》再次明确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日常养护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强调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当前只能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长城点段实施保护修缮工程,而对于绝大多数长城点段,重点要做好日常养护、局部抢险和标识说明。对于价值突出的点段,在开展考古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预和真实性原则,实施局部修缮加固,设置展示服务设施,展示长城文化景观。这是社会各界一直在强调和呼吁的,一定要注重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在规划中的体现。”袁靖说。
长城保护任重道远
《规划》的出台是实施《长城保护条例》的重要进展,是国家统一部署、多方鼎力协作的重要成果。《规划》为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督促各省(区、市)将长城保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提供了重要遵循。袁靖说:“在长城保护中仍存在诸多困难,长城保护任重道远。”
袁靖直言,“在长城保护中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依然不到位。”他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是长城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事实证明,凡是政府重视长城保护工作的,就一定能做好。比如陕西宜君境内战国魏长城保护工作,因为县政府高度重视,长城的基础工作、本体保护、展示利用和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从默默无闻逐步走在长城保护工作的前列。
同时,袁靖认为,文物保护经费结构不够合理,应调整经费支持结构。虽然目前中央大幅提高了长城保护专项经费,但按照目前的保护经费制度规定,支持内容仍以长城本体修缮和防护设施建设为主。由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实施的长城保护主要集中在本体维修等工程项目上,长城日常保养、巡查等预防性保护经费由属地解决。事实上,长城日常管护才是常态化的保护管理模式。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集中在本体抢险加固保护方面,而长城沿线许多县(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又往往拿不出日常经费,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在长城的保护中,长城保护员肩负重任,但待遇一直不高。长城保护员制度是我国在长期的长城保护管理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对于解决长城保护管理人员缺乏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在《长城保护条例》中有明确规定。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长城沿线各省份的长城保护员制度已经基本落实,目前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千人,各省长城基本实现了保护员全覆盖。国家文物局近年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标识等,北京等地也将长城保护员补助经费纳入地方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文物工作者严重缺乏的问题。
“但长城保护员的待遇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袁靖说,很多区县长城保护员经费并未纳入财政预算,只能靠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自己想办法解决。据了解,山西有长城保护员131名,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天10元标准提供补助。一些地方长城保护员每天只有5元的补助,甚至没有补助。去边远地区巡查只能步行或者动用自己家的交通工具。如何能使这项好的制度延续下去,持续为长城保护发挥作用,将保护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为他们解决必要装备等问题。
推动全民参与长城保护
针对长城保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会同各省(区、市)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初步建立起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制度,持续加大依法保护工作力度,基本形成长城保护维修理念共识,着力推动保护维修项目实践,督促各地开展长城险情排查保护,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保护成果。
袁靖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长城小站等社会组织在引导公众力量参与、宣传保护理念、开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靖介绍,从2016年开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了“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全民公募项目。这是中国国内首个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用于长城本体保护维修的公募项目,目前已经启动了明长城箭扣段、喜峰口段保护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的募集。2018年5月,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一期)正式开工,目前主体维修基本完成。2018年还启动了山西省长城保护项目和长城保护员“加油包”的资金募集活动,为长城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立于1999年5月8日的长城小站同样致力于长城保护工作。长城小站是由长城爱好者与长城志愿者自发组建并运营的公益性组织。2004年起,长城小站志愿者发起长城沿线宣传保护活动,之后在实践中逐渐转型,致力于通过,长城沿线学校助学来进行长城与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目前长期维护的有小学十余所。
据了解,十几年来,长城小站策划实施或协助举办了40余场影展,举办了近百场各类讲座、文化沙龙,组织、协助、参与出版了长城主题的出版物十多种,为长城文化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类似于这样的热爱长城的志愿者团队在我国还有很多。他们不求回报,一心为保护长城付出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长城,发动大家一起保护长城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为他们的工作点赞。”袁靖说。( 李 瑞)
(国家文物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