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0敦煌论坛召开
11月7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举办的“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敦煌研究院召开。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国强、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陈于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国强说,120年来,在国家高度支持和重视下,国内学者团结一致,形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研究局面。此次会议,既是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文化盛事,更是纪念敦煌学走过120年的不平凡历程。希望敦煌研究院作为世界最大的敦煌学研究的实体单位,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作为联系和团结国内外敦煌学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的重要堡垒,继续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凝聚作用,共同谋划、携手并进,推进敦煌学的持续繁荣发展。
陈于柱指出,藏经洞的命运和敦煌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同休共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切实担负起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赵国英表示,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学术资源共享、遗产地管理、文物保护与研究、数字化保护应用、人才培养、文创开发、社会公众教育等八个方面进行合作,共谱“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新篇章。郝春文向与会专家代表介绍了未来五到十五年间敦煌学界的重要规划,包括新版敦煌石窟全集的出版、建立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等八项工作,希望国内敦煌学者能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研究态势,欢迎更多国内外学者加入敦煌学的研究,共同推动敦煌学发展。
赵声良说,120年前,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使洞内五万多件文物以及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敦煌石窟所构成的敦煌文化进入了国际学术视野,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学术史的一件大事。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研究,敦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不懈努力,中国敦煌学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成立,对推动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敦煌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敦煌学从艰苦创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几代莫高窟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逐步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世界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研究、利用与管理的综合体系;运用科学技术真实、完整、可持续地保护敦煌石窟,创立了我国石窟科学保护方法体系;突破传统石窟考古学方法和手段,创建了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石窟考古新模式;提出了数字敦煌构想,研发文物数字化成套关键技术,实现了敦煌石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首次在国内开展了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建成了文物领域首个数字展示中心,创建了“总量控制+线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参观”为一体的世界遗产展示利用新模式,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伟大变革时期,时代召唤敦煌学者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不断深入,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作出贡献。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敦煌藏经洞及其出土文物研究、流失海外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模式研究、丝绸之路多宗教多民族文明交融与文化互鉴研究、丝绸之路艺术与考古研究等议题开展了交流研讨。(张 硕)
(国家文物局)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