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 > 博物院 > 详情

《博物院》2022年目录

《博物院》2022年第一期

专题:苏东海博物馆学学术思想研究

在改革开放世纪交点上的苏东海/梁吉生

苏东海的学术贡献/马自树

苏东海的美育意识/孙郁 

苏东海博物馆物思想初探/宋向光

物人关系的进阶之道——苏东海博物馆思想探析/曹兵武

批判性思维:解读苏东海博物馆学的一种维度/史吉祥 

试论博物馆演变形态学说/张文立

苏东海关于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构想/尹凯

生态博物馆理论及其北京实践——致敬中国博物馆学的杰出贡献者苏东海/白杰 张靓 罗征

以藏品的名义——纪念苏东海先生/黄雪寅

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研究继往开来的四个问题——启迪于苏东海博物馆学术思想/安来顺

理论研究

近代国人的展览实践及学理认知/王运良

中国博物馆集群发展模式探析/罗小力

博物馆策展新实践与开放式展览/史明立

国有博物馆资金来源研究(1996—2019)/杨晓

博物馆实践

具身认知视角下展览设计实践初探:以南京博物院·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展为例/王雯雁

高校教学型展览的运作模式与总结评量——基于复旦大学博物馆案例分析/麻赛萍

博物馆语境下弱功能游戏的悬疑叙事设计研究——以上海玻璃博物馆《消失的艺术家》为例/吴心怡

 

《博物院》2022年第二期

访谈

追求教科书式的博物馆学研究之道——梁吉生先生访谈录/梁吉生 闫广宇

专题 物以证史

子龙”“子龚器物族属考——兼论甲骨文龙方与豕韦氏的关系/王林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历史地位的再检讨/武光雪 付龙腾

北京出土汉晋时期铜镜概说/孙勐

明正德三年守陵官员铸铜钟考/王申

从上方山永慈寺碑刻看万历初年冯保宦官群体在京的佛事活动/侯海洋

龙门胜概图碑研究/陈曦

理论研究

文物管理规制在民族文物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定向作用/周婷婷

多元一体”——博物馆国际展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孔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史陈列范式的生成/关昕

博物馆借展文物点交的规范化/张丽华

博物馆实践

博物明志”——一座民间博物馆的道德关怀/张力生

工矿城镇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以巴克维尔国家历史城镇互动博物馆为例/方茜茜 黄韧 周静

新型袍服类服装保护型展陈支撑装置的研发/崔筝 陈杨 张佳 张晶晶 吕陈辰

博物馆文保区功能需求研究——以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为例/武望婷 张哿

手迹文物临摹复制中飞白的制作工艺研究/吕雪菲

 

《博物院》2022年第三期

专题 考古、遗址与博物馆

描述、推理和想象——考古故事的合理性/孙瀚龙

从文博场馆到文化社区——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运营为例/黎筱筱 曹雅琪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定义、类型与特点/高义夫 徐婧

试论遗址博物馆与遗址公园的关系/孙华

理论研究

博物馆联盟:基于亚文化视角的现状观察与建设原则/杨瑾

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与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冲突和平衡/王月芳

多感知博物馆研究的前沿追踪与探析/张俊龙

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初探/李无言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银元的兴起、盛行及其原因/王显国

试论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保存与展示/史勇

民国时期天津博物院社会教育职能的实践/刘翔

中国共产党利用伪装本开展抗战宣传工作浅析——以《大东亚战争下的国际情势》为例/高山流水

博物馆实践

探论藏品的科学排架——以青铜文物排架实践为例/崔佳

单一类器物展览的多学科策展路径研究——无穷·——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为例/徐进 王晨辰

基于交互、沉浸与生成艺术的博物馆个人体验装置设计初探——以苏绣艺术博物馆为例/汤沄 程鹏 郭俊谷 郑晴 刘成科

民族文物藏品数字化信息的拓展与叙事性展现/戴若伟

云展览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探索——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为例/张娜

博物馆公共餐饮服务研究/郭彦麦 江其永 周方园 路鹤鸣 张晓滢

明代彩漆描金柜的制作工艺研究/张彤

 

 

《博物院》2022年第四期

专题 博物馆之城研究

理念与实践:关于中国博物馆之城发展的思考/宋珂欣 黄洋 焦丽丹

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博物馆之城建设研究/李晨 耿坤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探索/北京市文物局

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理念与探索实践/任伟 卞建龙

多重动力下中小博物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大同市为例/王思渝 郭佳思 郑昭琪

理论研究

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省域方案初步研究/崔波

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近代中国研究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代表/侯江

新中国初期科学类博物馆史实疏证/徐玲

深圳博物馆石棺床肩舆图内容考证/董睿

苏格兰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胡嘉麟 庞佳

博物馆实践

城市空间衍变与博物馆馆址跃迁——以江西省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考察/刘迪 罗永顺

革命类纪念馆原创展览巡展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例/王业鑫 罗存康

天津博物馆观众体验影响因素及性别差异分析/管永康 张佳雪 游瑞芳 吴梦华 涂俊

博物馆与健康之公共卫生干预——以欧美博物馆实例探索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姜燕蓉

清宫黑漆描金大宝座工艺研究与保护修复/徐婕

养心殿唐卡《吉祥天母挂像轴》中两种金属线的科学分析研究/王婕 方小济 刘瀚文 雷勇

 

 

《博物院》2022年第五期

专题 文物保护与安防

首都博物馆藏四件明代银器锈蚀产物分析及防护探讨/何秋菊 王显国

傩戏展柜内霉变文物的菌株分离与鉴定/陈美均 马征 唐欢

故宫古建筑保存环境调查研究——以乾隆花园为例/马越

修复理念与实践探究——以《蒋懋德绘山水贴落》为例/李燕懿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探析/任巍

理论研究

国家标准《文物展品标牌》解析和应用/谭淑琴

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品并置的展览传播要素初探/穆祉潼

中美博物馆精品展览评比活动比较研究——以中国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美国博物馆联盟展览卓越奖为例/李子璇 林心怡

走向消匿:双重身份下展览评论者的行为转变/于晖 马越

明代丝绸纹样中的文字装饰研究——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为中心/刘远洋

中国铁道博物馆藏《苏省铁路》相册探析/陈哲

博物馆实践

地方博物馆原创展览策划的思考——基于观众评估研究/胡可佳

浅析当今博物馆陈列与观众互动实践的形式与意义/牛美慧 沈寅秋

关于革命纪念类巡展二次创作的思考:以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为例/马海真 薛坤

馆校合作模式下的大遗址研学实践与思考——以临淄齐国故城为例/于焱

博物馆短视频推广传播策略研究/杨鹏 周剑虹

运用冲突理论管理合作型博物馆项目的实践与思考/高洁

 

《博物院》2022年第六期

专题: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的博物馆智能运行中心构建探析/马玉静

数字技术,助力博物馆从分众走向众策/吴萌

浅谈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创新边界/史晓文

博物馆历史文化创意视听化呈现的思考——从《广阳王府的小厨娘》短视频说起/赵芮禾 韩姗姗

理论研究

国际视角下艺术治疗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与功能性/姜燕蓉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场馆参观经历的教育效果研究——基于CEPS初中生样本的实证分析/龚欣 肖婕

搜红色文化物证 集时代精神财富——试论革命文物内涵挖掘与潜能释放/黄雪寅

馆藏铜镜传世品研究中时空要素考察举隅/霍宏伟

蓟州地区经幢研究/彭昊

明永宣时期御窑仿伊斯兰方流执壶的源流与传承/裴亚静

博物馆实践

浅析博物馆与观众互动关系的困境与缓解/周方园 杨怡 姜雨杉

试析博物馆学习单的功能——从博物馆学习的特性出发/任心禾

关于游戏化对博物馆展览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杨莹 沈琳

常州博物馆旅游吸引力评估与提升研究/路亚北 李敏 杨赛 刘泽华 王艳 左佳佳 颜丙金

专题博物馆展示与利用的创新探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为例/金连玉 马麟

生肖动物形象的解构与运用:“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陈设计思路分析/陈思 薄海昆

论博物馆借展过程中青铜类文物的点交/陈中喜

展评

博物馆基本陈列在时代变迁中的再突破——“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续写永不褪色的经典/赵墨

上一篇:《博物院》2021年目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