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物院》2023年目录
《博物院》2023年第一期
专题 博物馆史研究
我国早期博物馆机构性质辨析——以澳门在华英国博物馆为例/张文立
物与博物馆的文化再书写/潘继业
近代西人在华博物馆的“在地化”尝试——以震旦博物院“中国药物展览会”为例/蒋凡
理论研究
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发展历程研究/詹文珺
北魏开国史中大单于号之疑点——从“猗□金”和“晋鲜卑归义侯”金印说起/牛昱尧
青海省都兰县热水墓葬考古历史综述/谷雨珊 刘大玮
永乐大钟汉字铭文新发现及研究/李小丽 程呈 王申 郑宇伟
博物馆实践
试析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的征集与阐释——以宁波博物院为例/何毓峰
博物馆教育活动评估实践研究——以“海难逃生”亲子活动为例/刘丹丹 杨扬
基于红色文化空间的文创产品开发——以北大红楼红色文化空间及文创产品为例/刘欣
试论博物馆安保工作岗位与人员设置——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为例/赵萌 张珂
《博物院》2023年第二期
专题 日本博物馆的发展与研究
“日本博物馆的发展与研究”学术主持人语/王思渝 秦小丽
日本博物馆学的现状与展望/内川隆志 俞莉娜
日本博物馆的藏品利用及其面临的问题/金山喜昭 滕小涵
建设让所有人满意的博物馆——以南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为例/黑泽浩 滕小涵
关于日本博物馆及博物馆学发展问题的笔谈/内川隆志 黑泽浩 金山喜昭 王思渝 俞莉娜
理论研究
试论玉剑璏的时空格局/梁壮
金朝陵寝防护制度初探/姜子强 娜和娅
构建博物馆观众研究、展览与教育实践共同体:来自长沙博物馆“哇哦博物馆”展览的启示/季娇 刘晴贤 吴婉 陈子慧 苑瑞
博物馆智慧安防初探/张健
众望之馆:试论博物馆与公众的响应关系——评《响应式博物馆:在21世纪与观众合作》/黄婷婷
博物馆实践
专题博物馆临时展览联合策展路径探析——以“华踪医迹”展览为例/王艺霏 吴潇湘
构建原址故居与新建纪念馆互益关系之路径——以徐向前故居为例/韩凤君
“苏湖教法”对当代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启示——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纪迪
嵌五色玻璃盆蜜蜡刘海戏蟾盆景的制作工艺和旧修方法研究/罗涵 刘瀚文 张雪雁 曲亮 段佩权 张毅 王雪莹
馆藏动物剥制标本修复及预防性保护研究——以山西博物院为例/温彬 杨敬
《博物院》2023年第三期
人工智能于博物馆应用刍论/张小朋 张晨旖
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下的博物馆展览交互叙事/柴秋霞 邓又溪 郭振
博物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的尝试与思考——以上海博物馆为例/龚玉武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博物馆工作的启示与思考/赵卓 田侃 吴涛
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价值研究/沈贵华 祝孔强
博物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笔谈/祁庆国 李文初
理论研究
比较史学视角下的博物馆比较展探析/史明立
中国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研究综述/赵桂玲
傅斯年与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历程考述/辛迪 李守义
明成化三彩鸭形香熏炉的工艺研究/杨玉洁 段鸿莺 翁彦俊
博物馆实践
所见即所知?——英国博物馆中民族志照片的阐释利用研究/王雅豪
革命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探析——以渡江胜利纪念馆为例/唐郦薇
国家典籍博物馆青少年情境式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我是小小讲解员”课程为例/余木子
博物馆联合办展场地评估工作的现状及要素分析——以故宫博物院的实践为例/吕韶音
《博物院》2023年第四期
专题 博物馆学史研究
“博物馆学史研究”学术主持人语/张文立
科学博物馆学的学术理路考察/王思怡
理论研究
把博物馆作为方法——文化记忆的博物馆化探索/许捷 李吉光
西晋华芳墓银铃音乐图像探析/金隐村
博物馆实践
革命纪念馆文物征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例/徐源
博物馆历史叙事类特展形式设计中的“大”“小”关系刍议/薄海昆
文博数字人创作与应用探索/孙芮英
高校博物馆票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彭宇 柳泳
清代太平有象宫灯彩画玻璃研究/巩天舒 孔艳菊 王允丽
故宫博物院文渊阁建筑油饰的分析研究/李路希 黄亚珍 魏书亚
《博物院》2023年第五期
专题 考古成果的公众化研究
考古遗址博物馆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李乃舒 黄洋
理论研究
中国文博界参访东北欧六国博物馆史事考论(1954—1957)/史勇
城乡与社区发展视野下的博物馆角色/王思渝 沈山
盲区:关于博物馆研究的博物馆学/奥洛夫·格杜尔·西格福斯多蒂尔 翟磊
永泰寺铜钟考/王申
博物馆实践
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开展乡村学校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以世博会博物馆公益教育项目为例/柴程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徐雍涵 徐云
晚唐五代越窑青瓷碗和宋代磁州窑盆修复中配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于文凯 何锦章 张茗
平凉市博物馆藏明代金铜佛造像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研究/张语晨 陈安道 张海宏 郭海燕 杨娟
金嵌玉石宝塔的镶嵌修复研究/展菲 李合 罗涵
《博物院》2023年第六期
专题 多元与展览
历史类博物馆中展览设计对家庭观众对话的影响研究——以四川博物院“远古四川”展览为例/胡龙超 胡诗雅
出境展览影响塑造国家形象因素初探——以“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为例/焦越涵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革命人物类临展水平——结合“红色财政金融先驱毛泽民烈士生平业绩展”探讨/王文红 孟岩
从思想到行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展览会(1950—1953)/常嘉意
理论研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书画展研究(1973—2023)/李嘉璐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藏石棺床围屏的底座配置及图像的粉本/董睿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款画珐琅双叶耳瓶的设计理念与制作工艺研究/金大朝 刘瀚文
博物馆实践
博物馆美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博物馆缂丝《莲塘乳鸭图》为例/曹媛 胡筠
博物馆短视频创作中的阐释理念与实践——以故宫博物院“抖来云逛馆”项目为例/姜倩倩
书评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