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河博之旅 > 详情

“河博之旅”涞源行,探寻河北最美原生态古长城的独特魅力

10月19日—20日,河北博物院策划组织了“河博之旅”第10期,开启赴保定涞源之旅,探寻河北最美原生态古长城。来自北京、湖南、内蒙古、河北等地近30位文博爱好者参与了本期活动,先后到涞源阁院寺、兴文塔、仙人峪和浮图峪长城进行参观学习,一起探寻河北最美原生态古长城之一的涞源浮图峪明长城的独特魅力。


图片1.png

“河博之旅”第10期团友在浮图峪长城前合影


第一站 涞源阁院寺

10月19日(周六)早晨7:00刚过,参加此次涞源之旅的团友早已在约定的博物院南广场集合,随时准备整装待发了!因雾霾原因,高速口9:30分才开启放行,我们乘坐的大巴驶上高速,向涞源进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午12:00多团友们顺利抵达涞源县城,并与担任此次“河博之旅”全程指导的涞源县文保所安志敏所长会合。

河博之旅的团友们首先参观了“国保”单位阁院寺。阁院寺现为涞源县文保所临时办公场所,平时不对观众开放,为迎接“河博之旅”团友的到来,涞源县文保所安志敏所长特意为这些热爱文博事业的铁粉走了个“后门”。安志敏所长亲自带领大家参观飞狐大钟、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等文物景点及碑刻,进行了细致、精彩地讲解。


图片2.png

阁院寺鸟瞰图

图片3.png

原涞源县文旅局办公大院


阁院寺位于涞源县城广昌大街中部西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3平方米,明朝以前称“阁子院”,俗称西大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寺院布局严谨有序,保存下来的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属建筑。有西便门、东西配殿、西禅房。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两通。

据碑刻及文献记载:阁院寺始建于东汉,重修于大唐——唐朝大将尉迟恭亲自督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现存的古建筑除文殊殿外,均属明清时期重修或重建。文殊殿是本寺的主体建筑,是辽初官式建筑的代表。根据辽代经幢考证:此殿始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八处辽代木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5.png

阁院寺保护标志


阁院寺有八景,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辽代土木结构建筑—文殊殿、全国现存早期建筑中唯一没有落架重修的建筑、代表辽代最高水平的大幅壁画、现存年代最早的菱花格子窗棂、代表中国早期建筑最美的斗拱结构、年代最早的以青绿色为主的斗拱彩绘、辽代庙宇最大的开间、全国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辽代大钟——“飞狐大钟”。据钟身铭文记载,此钟始铸于辽代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是大辽的亲王公主、文武大臣以及当地名门望族为天祚帝(耶律延禧)江山稳定、国泰民安而铸造,是我国唯一有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铁钟。此钟高1.6米,口径1.5米,重约两吨,二龙交蟠钮,口部分铸六个钟耳,分别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取“六根清净”之意,每个钟耳上都有一个名号。钟身铸满铭文,有汉文1200个、梵文54个。钟上铭文曰:“维大辽蔚州飞狐县”,这说明当时涞源属辽国蔚州管辖,因此大铁钟又被称为“飞狐大钟”。此钟造型独特,音质极好。“阁院钟声”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


图片6.png

安志敏所长在讲解辽代“飞狐大钟”

图片7.png

飞狐大钟局部


天王殿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重修于清代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此殿为单檐布瓦歇山顶,面积118.6平方米,斗拱为五彩双下昂,原内供弥勒佛像和四大天王,毁于文革时期。


图片8.png

天王殿


文殊殿为寺内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为单檐布瓦歇山顶,叠涩脊用的是黄色琉璃瓦,绿色琉璃鸱吻,文革时期都已被毁掉。


图片9.png

文殊殿正面

图片10.png

文殊殿西侧面

图片11.png

文殊殿正门上方的牌匾及窗棂


文殊殿的窗棂古朴大方,历史久远,有着“古窗棂博览馆”的美称。殿前外檐下正中间的菱花格子和下面西侧一间的毬纹格心窗户,上面雕有佛教法器和古梵文,经专家考证:为辽代时期原件,至今保存完好,堪称孤品,它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窗户之一。


图片12.png

安所长正在对菱花格子窗户进行讲解

图片13.png

文殊殿内斗拱及彩绘  

图片14.png

主殿内局部结构


在靠近东墙处,大家都注意到了墙壁下方裸露出来的壁画。“为什么只露出下面的,上面的却用泥遮盖呢?”众多团友提出这样的疑问。安志敏所长介绍说:“据考证,公元966年建起这文殊殿后,在墙壁上画了佛教壁画。到了明洪武年间,在两侧塑起十八罗汉像,塑好之后,像的背景感觉杂乱,显得对佛像不尊重,于是就用泥将壁画盖了起来。裸露出的壁画有十组大莲座及胁侍的腿、脚、衣纹、薰炉等,经专家鉴定为释迦牟尼讲法图。”接着,安所长又带着大家来到北墙东侧裸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壁画前。此处壁画色彩非常鲜艳,线条流畅、简洁而富有立体感,犹似浮雕,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经文物及美术界专家鉴定为辽代早期壁画,保留了浓郁的唐代遗风,而且是出自皇宫画院大师之手笔,其艺术价值非同一般。

“为什么不把黄泥扒去让世人一睹风采呢?”有团友问道。安所长说:“把黄泥揭开露出壁画并不难,难的是揭开后,壁画如何保护。像秦始皇兵马俑原来有些是彩色的,出土后时间不长,彩色就全部分解了!还有马王堆汉墓当时里面还有梨等水果,通风后不到几分钟就全部分解在水里了。这些都已经留下了千古遗憾。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工作有待提高和完善,这就是壁画不能完全裸露的原因。”


图片15.png

文殊殿东墙下方裸露出来的壁画

图片16.png

安所长介绍裸露的精美壁画


“文殊殿规模如此宏大,究竟是何人出资修建,又为何而建呢?”带着重重疑问,团友们跟随安所长来到外面的经幢前。这两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质地均为汉白玉,形制为八棱柱体,一通始刻于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一通始刻于辽代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根据经幢上文字记载,此经幢是武定军节度巡官李存菀为其父李彦超祈福而建。莫宗江教授就是根据经幢的题记,结合文殊殿的建筑形制,鉴定文殊殿始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的。


图片17.png

安所长在为团友讲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图片18.png

团友们在文殊殿前合影


图片19.png

安所长为团友讲解大殿建筑特征


接下来团友们参观了藏经楼。据记载:藏经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重修于道光七年,此殿建筑形式为重檐布瓦歇山顶,上下檐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下层周围饰廊,通高10.2米。上层珍藏经书,下层举行法事活动,原供铜佛三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佛像、经书毁于建国初期。


图片20.png

藏经楼

图片21.png

团友们在侵华日军碑刻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站 兴文塔

下站,河博之旅一行走进了“国保”单位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涞源县城东关、泰山宫东侧拒马河源头,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为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通高21.96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楼阁式实心砖塔。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由下而上逐层明显收风,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砖仿木构件。经考证没有地宫。兴文塔与明清建筑泰山宫同建在一座高8米的砖台上,为明代佛道大融合提供了实证,为研究辽代砖塔类型提供了实例。经专家考证,此塔结构式样属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学、史学价值。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变成了斜刹塔。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兴文塔进行了修缮。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22.png

兴文塔及泰山宫

图片23.png

兴文塔

图片24.png


第三站 仙人峪

仙人峪位于涞源县城西,景区集高山、峡谷、悬崖、瀑布、泉水、森林、古寺等景观于一体,溪流缓缓,野花漫道,环境幽静,景色别致。涞源县自古描述此地“金身显幻,紫气腾空”,是仙人隐居修练的地方,故称仙人峪。除此之外,仙人峪也是《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地点。


图片25.png

仙人峪景区入口


图片26.png

景区局部


 第四站 涞源浮图峪长城

20日上午8:00,河博之旅一行乘车前往第三处“国保”单位浮图峪长城参观学习。上山的道路蜿蜒盘曲,在距离浮图峪长城还有6里多的路程时,经过来自北京的李先生自驾小轿车前面开路确认,由于道路变窄,山体突出,大巴车不能再往前开,李先生热心地开车几次往返,一趟一趟将大家送至长城脚下,让团友们为之感动、点赞!将近10:30大家登上了期盼已久的浮图峪长城!登高远眺,所有人无不被眼前雄伟、壮观的明长城所折服!


图片27.png

攀登长城前,安所长在为团友进行讲解


安所长向大家介绍:浮图峪长城位于涞源县东北烟煤洞乡浮图峪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二年,万历元年至二年(1573-1574 年)扩筑,为明长城河北段重要关隘之一,属真保镇紫荆关路,明时设分守参将镇守,长约近 15 公里,东北走向,由浮图峪关堡、敌楼、马面、烽火台及墙体组成。敌楼53座,24座保存完整,29座残毁或全毁。设关城一座,烽火台15座,仅关城四周就12座,马面6座,虽历经400多年部分仍然保存十分完整。长城敌楼疏密有间,垛口、墙体连绵起伏,形成一道美丽、和谐的曲线。2013 年,浮图峪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当年我国红色摄影先驱沙飞曾经在这里拍下很多经典的八路军抗日的摄影作品,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战斗在古长城》就拍摄于浮图峪长城。


图片28.png

浮图峪长城保护标志碑

图片29.png

团友们在长城上聚精会神听讲解

图片30.png

南楼台长城局部

图片31.png

红叶伴长城

图片32.png

长城“中”长城

图片33.png

敌楼内局部

图片34.png

北楼台长城及敌楼


在参观完浮图峪明长城后,团友们与安志敏所长告别,开始返程。本次“河博之旅”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家感叹两天的行程如此短暂,众人意犹未尽,又开始期待下次河博之旅之行。

第10期“河博之旅”——涞源行,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但行程安排紧凑、有序,团友们收获满满!虽然步行前往长城及下山的路程有些辛苦,但大家互帮互让却很开心、很快乐,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她们有的从千里之外的城市坐了一夜的火车到石,来不及休息就踏上了“河博之旅”的旅途;有的不顾年龄或腿脚不适等原因,却几次毅然坚持前来参加;有的积极为“河博之旅”出谋划策等等。正如“欢乐宋”(微信名)、“清风”(微信名)、严老师(微信名)等团友所说:“‘河博之旅’是河北博物院的第二现场,是河博‘文博讲坛’的实践,辛苦之后的美景记忆更深刻,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感谢河博倾情组织,让大家长知识,开眼界,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期‘河博之旅’都是完美之旅,寓教于乐,让老友新朋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有了超越血缘般的手足亲情,没有了地域的界限,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共同的志向凝聚在河博这个文化大旗的麾下。‘河博之旅’是我们永远心心念念的心灵归宿!”“跟着‘河博之旅’已经走过了九期,学到了许多别处学不到的知识。亲手触摸真正的文物,仿佛跨越千年,感受感知历史的厚重与沉淀,感谢河博给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和机缘,期望再次相约在河博之旅......”

河博之旅团友们的积极热情,支持和厚爱,成为河北博物院继续办好“河博之旅”的强大动力!河北博物院将以专业的态度,打造精品文化之旅,提升文化品质,分享文化价值,回报和惠及更多的社会公众!

上一篇:“河博之旅”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开学第一课”
下一篇:报名 | “河博之旅”第10期 开启涞源之旅——探寻河北最美原生态古长城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