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河博之旅 > 详情

“河博之旅”泥河湾行,探索发现人类起源之旅

7月12日至14日,“河博之旅”第八期圆满结束。三天时间里,三十多位文博爱好者汇聚在“河博之旅”旗帜下,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泥河湾遗址群、泥河湾博物馆,探访一系列考古遗址与博物馆,亲临考古发掘现场,重回历史情境,在沧海桑田中感受文明的消亡与新生。这是一次发现之旅也是一次传承之旅,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文明薪火相传。


从博物馆到野外,触摸史前文化剖面


约二三百万年前,我国曾有个横跨河北、山西两省,面积达9000多平方公里的古湖,水域包括了今天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和大同盆地。经历了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大湖几乎萎缩殆尽,露出广阔的平原,残余水流逐渐汇成了桑干河。人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活动从未间断,形成了贯穿整个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序列,也记载了现代人不断探寻文明的脚步。

本次行程中,在博物馆讲解员带领下,“河博之旅”团友们认真参观了大同市博物馆和泥河湾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吸收了大同自然地貌——大同火山群与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空间演化的文化元素,将大同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非常有特色,专题展厅《大同恐龙》内模拟了大同恐龙当时的生活环境,运用多媒体成像的现代影像技术清晰地呈现了恐龙的体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展厅根据文物形态和组合分布着不同形状的展柜,光照和展线在展厅内连接出一个曲线空间,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忽略了环境的存在仿佛走进了一条流淌着时间的河流。


图片5.png

严鹏摄

图片6.png

图片7.png


泥河湾博物馆是河北省唯一集中保护、收藏展示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风貌以及大量化石、石器文物的专题博物馆。通过对泥河湾出土的5万多件文物的集中参观,团员们深入了解了200万年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情形,也对东方人类出现、现代人类起源、远古时代的泥河湾有了系统认识。


微信图片_20190718141430_副本.jpg

严鹏摄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历史文化脉络的捷径。而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文明,考古才是解读它们的最好方式。在泥河湾博物馆工作人员贺伟带领下,7月13日“河博之旅”寻访了泥河湾遗址群,参观了正在发掘中的山神庙咀遗址,并在泥河湾石料采集地现场制作手工石制品。


图片9.png

严鹏摄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泥河湾遗址群拥有连绵不断的古人类文化和国际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有学者称泥河湾是目前唯一能与东非奥杜维峡谷媲美、对“非洲单一起源论”提出挑战的世界级古人类文化宝库,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2001年3月,泥河湾遗址群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群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一座记录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天然博物馆”,截至2018年底,泥河湾遗址群已发现或发掘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时期和新石器时代遗址380余处。泥河湾遗址群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各种石器总计达到数万件。


图片10_副本.jpg


从小长梁遗址去往山神庙咀遗址、麻地沟遗址、东谷坨遗址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几乎全是黄土陡坡,稍不留神就有滑倒跌落的危险。“河博之旅”这个“临时考古队”没有人叫苦叫累,反而在贺伟临时领队的带领下获得了不少考古收获。值得表扬的是,团里的四位小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学心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六年级的阳阳同学甚至在“考古”途中找到了一个动物标本……贺伟介绍,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我国最长的鹿腿化石,中国科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团队对麻地沟遗址群的研究发现了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新证据。团友感慨:不来泥河湾的话,我甚至不知道有关人类起源还有另外的可能性。


图片11.png


“大隐隐于山,山里住了个老神仙”


参观泥河湾遗址群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插曲。在东谷坨村,“河博之旅”拜访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卫奇。

一进入卫先生的居所,团友们立刻被震撼到了,遗迹照片布满了三面墙壁,标本和石器摆满了屋内的书桌条凳不说,床上还摆着几盒标本,述说着卫先生曾走过的沟沟坎坎侯家窑、东谷坨、黑土沟、麻地沟、西沟、马梁、山神庙咀……

卫奇热情接待了“河博之旅”,向团友们讲解了“泥河湾”一词的概念,泥河湾地区的考古重要性等,介绍了他曾做过的遗址调查。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团友杨昱浩表现出了难以克制的激动,“卫先生我经常在课上听到您的(考古)事迹!” “真的太厉害了!”。

小学六年级的阳阳拿出一块在野外捡到的白色柱状物,调皮地问卫奇“爷爷,你看我这个是什么?” “是动物化石”“那为什么是动物化石呢?”卫奇拿起一块化石往舌头上一放“你看吸住了,这就是动物化石”。“哇,阳阳真厉害”在团友们热情的赞美中,阳阳鼓起了小胸脯,承诺要“好好保存这块化石”。


图片12.png


卫奇回忆起幼时因地质考察队的一块石头而与科学结缘的事十分感慨。即便几年前已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退休,卫先生也依然长期工作在泥河湾考古。这位微信名字是 “泥河湾猿人”的考古学家说:“我希望能发现‘泥河湾猿人’化石,为探索东方早期人类找到最直接的证据。” 

关于东方远古人类化石的探索发现仍然在路上,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在泥河湾石料采集地,杨昱浩主动给团友们讲解起如何打磨石器,分辨手工石制品和天然石头,并现场制作了几个石制品送给团友们。途中他发朋友圈说自己在山里偶遇到了神仙。


图片13.png


行摄开阳堡,探访千年北国古邑 


开阳堡位于阳原县城东南20公里。战国时期为赵国代郡之安阳邑,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村庄先河”之说,“先有开阳堡,后有弘州城”。被誉为“北国古邑”。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快速增强,迅速向周边扩张领土,并在代、云中、雁门等地设郡,开发北部边疆地区。开阳堡鼎盛于唐初,村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人们称当时堡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北宋至明代,这里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清咸丰年间,由于治所撤销,村庄商业低迷,集市废弃,人口锐减,开阳堡逐渐衰落。 


图片14.png


村里老人介绍兴盛时期的开阳堡内有17所庙宇,经历千年风雨,如今开阳堡内已鲜有人居住,玉皇阁、弥勒佛殿、关帝庙、龙王庙等尚有建筑留存。唯有玉皇阁外斗拱溢彩,飞檐凌空,还依稀可见唐宋时的恢弘气势。

图片15.png


走在开阳堡“九宫八卦”的街区里,历史文化气息无处不在。“河博之旅”造访古堡时,恰逢雷雨,这荒凉的古堡在风雨侵袭中更显落寞,仿若不久就会消失。一位团友感慨,“河北大地上散落着不知凡几的文化珍珠,希望河博之旅能带我们去更多的地方发现更多遗落的美好”。 


决战脱贫攻坚,体现文博人担当 


7月14日,“河博之旅”来到距蔚县县城五十余公里外的北水泉镇南柏山村。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独特,摄影资源丰富,是“河博之旅”的摄影写生基地。

2016年,根据河北省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布署,河北博物院派出驻村工作队来到南柏山村,与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来,工作队围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心,致力于改变南柏山村落后面貌,改善老乡的生产生活。南柏山村于2018年脱贫出列,工作队不但不撤,而且更加努力,发挥文博工作者的专长,收集资料,考察当地的古建筑、遗址,积极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此次“河博之旅”恰逢南柏山的木瓜杏熟,黄黄的果实挂在枝头,微风袭来,果香盈鼻。团友们纷纷去到坡间田间的树下去采摘成熟的杏子,摘完即吃,还不忘买几箱回去跟亲友们分享。团友连连夸赞南柏山村的木瓜杏真好吃,希望南柏山村的杏能早日走出去,将来在张家口之外的地方也能一饱口福。


图片16.jpg

此次泥河湾之行,由考古工作者引领,从博物馆看文物到野外看遗址,全方位多角度领略了“泥河湾——旧石器考古的圣地”的风采,对“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的泥河湾遗址群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由此对“泥河湾——东方人类文明博物馆”之说有了系统而深刻的印象。

华北这片热土上,自百万年前便有着古人类繁衍生息,从史前文明到现代文明,百万年间人们又创造了哪些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疑问也许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完全解答,但正如“河博之旅”策划人黎波在本次行程之初提出的寄语那样,愿这次旅行成为一把探索人类文明的钥匙,特别是对小朋友团员。

上一篇:报名 | 河博之旅第九期 白瓷鼻祖—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邢瓷溯源之旅
下一篇:“河博之旅”响堂山行,领略北齐石窟艺术之美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