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河博之旅 > 详情

“河博之旅”响堂山行,领略北齐石窟艺术之美

6月22日,河北博物院策划组织了“河博之旅”第7期“走进响堂山石窟”,探访河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石窟。本次活动再次吸引了来自河北和北京、天津、湖南、福建、黑龙江等地的40多位文化旅行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活动的还有一位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省的游客,她不远千里来到石家庄参加“河博之旅”,与我们一起领略1500多年前石窟的魅力。

响堂山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凿于北齐作为北齐皇帝往来于陪都晋阳(今太原)与都城邺城(今临漳)之间沿途休憩的离宫,隋唐宋明历代又有续凿。响堂山石窟现共有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词等,这些石窟依山而建,窟山一体,是研究古代佛教、建筑、雕刻、书法的宝库。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认为:“响堂山石窟可与龙门宾阳洞、巩县第五窟以及云冈各大窟相比拟。”


图片1.png


上午7时,“河博之旅”准时出发,来自河北博物院的孟琳老师致辞欢迎众团友并为大家隆重请出了随行的专家,河北博物院林章芹研究员。“大家知道响堂山的名字由来吗?”尽管刚下夜班的林老师脸上还稍微写着疲惫,但他的问题很快就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随后林老师对南北响堂山的性质、开凿年代、艺术特色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随后的实地参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午10点车辆到达南响堂山石窟的时候,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许培兰所长已经亲自佩带上十多年没有使用过的讲解器“全副武装”地在门口迎接我们,对于“河博之旅”的到来,许老师表示了热情的欢迎,简单的寒暄之后,许所长带领我们一一探访响堂山石窟博物馆、石窟和寺庙。


图片2.png

响堂山石窟博物馆


走进大厅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帘的是响堂山石窟博物馆,响堂山石窟博物馆内陈设有两个展厅:“皇朝遗梦——响堂山石窟佛教造像展”和“常乐未央——北响堂常乐寺出土佛教造像展”。响堂山石窟开窟造像跨越千年,也历经劫难,使精美绝伦的造像成为缺头少臂的残身,令人惋惜。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遗憾,当地专家策划了“皇朝遗梦”展,集中展示了响堂山出土的一些造像残件、佛头。许老师介绍:“这些造像面相丰满,高鼻长目,衣式简洁明快,有‘曹衣出水’之风,浑圆敦实的体态,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开启了隋唐造像‘浓艳丰肥’的先河。可以说,响堂山石窟在古代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演变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然而,这个展厅所展示的毕竟只是遭到破坏的造像的冰山一角,在展厅的入口,介绍的是文物流失国外的一些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据介绍,卢芹斋共分两次盗卖了响堂山13座造像,现在分别流失在底特律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费城宾大博物馆等地。


图片3.png

结跏趺坐佛 


图片4.png

仰莲座立佛


图片5.png

螺髻佛头


收拾好复杂的心情,大家一起走进了“常乐未央”展厅,这个展厅共展出常乐寺遗址出土文物近两百件,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期,宋代嘉佑年间改名为常乐寺,旧有“河溯第一古刹”之称。这个展厅展示给人以完全不同的风格,正对大门摆放的是一座唐代的罗汉,慈眉善目,嘴角微扬,流露出来的微笑似乎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可以消融你内心所有的不快。在展厅内部更是有千姿百态的造像,或沉思,或严肃,或戏谑、或愤怒,有人笑言,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表情包”的世界。


图片6.png

图片8.png

 表情各异的造像


从博物馆的后门走出,沿着台阶我们走到了石窟区,南响堂石窟是北齐时灵化寺比丘慧义—“斩此石山,兴建图庙”,丞相高阿那肱“观草创,遂发大心,广舍珍爱之财,开此□□石窟。”现存大小石窟7座,依次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佛洞、释迦洞、力士洞、千佛洞,这七座洞窟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的外形为北齐典型的“塔形窟”形式,具有中国北齐仿木构建筑的特征。1959年,周恩来总理来到了这里,对这一石窟艺术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作出指示:“你们应很好地保护它,艺术价值很高,这是国宝。”

为迎接“河博之旅”的到来,工作人员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特意为我们打开了重量级的华严洞和千佛洞,让我们零距离欣赏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华严洞在7窟中规模最大,因其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称华严洞。千佛洞内有佛像1000余尊,窟顶中央雕刻的莲花和8身飞天是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体态轻盈、线条流畅的八身伎乐飞天两两相对、盘旋飞舞,他们或在弹奏箜篌,或在吹奏横笛,或在手弹琵琶,或在吹奏竹笙,而那些随着幽雅的乐曲在翩翩起舞的飞天,同样让人着迷。


图片9.png

华严洞中心柱释迦佛


图片11.png

千佛洞飞天


南响堂寺院为明清时代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藏经阁最为富有特色,它从外部看象是三层楼阁,实际上却只有两层,因为一层楼内没有梁架结构,是无梁的建筑形式。


图片12.png

无梁建筑藏经阁


“南响堂,北响堂,南北响堂响南北”,参观完南响堂之后,“河博之旅”来北响堂石窟。据常乐寺《金正隆四年重修三世佛殿记》碑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北响堂石窟位于北鼓山西腰,从进山门到北响堂山石窟需要攀登近千个台阶,当时正值“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的午后,虽然大家都“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但想到即将看到的精美石窟,大家鼓足勇气,相互鼓励,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目的地走去。


图片13.png


北响堂山石窟


上山之后,大家直奔最著名的大佛洞,它是响堂山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一个洞窟。窟内高12.5米,宽13米,深12.5米,大佛洞正面是一尊高达3.5米的大佛,左右各为一尊菩萨,下方佛坛雕刻着风、火、树、河、象等十神王像,塔柱顶部凿列龛和洞内四壁凿塔型列龛各16个。窟门两侧采用物象外减地平浮雕的手法雕刻出上下两侧“帝后礼佛图”。



14.png

 大佛洞释迦佛


北响堂山石窟是一座将皇帝陵葬和寺庙石窟相结合的石窟,传说北朝权臣高欢的陵藏就在这座大佛洞的中心方柱顶部。《资治通鉴》卷160记云:“东魏武定五年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鼓山石窟佛顶之傍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企图以此迷惑后人,安享后世。然后高欢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因为“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现在只留下空空的石穴令后人无限唏嘘。


图片15.png



左手第三个洞穴相传为高欢陵寝


由于历史上的数次劫难,北响堂山石窟的佛首都遭到了破坏,现在的佛首或是后代补刻,或保持着佛首残缺的状态。在中洞,当看到一尊残缺的菩萨造像时,团友“kellen”(微信名)迫不及待地与我们分享了她先后欣赏到菩萨佛头与佛身的心路历程。“之前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时候,在中国馆的入口看到了一尊佛头,名为‘北齐北响堂山中窟彩绘石雕菩萨头像’,当时我就好奇北响堂山是在哪里?这个佛头好精致”。今天,这位团友见到了这尊佛头对应的佛身,她透过自己的眼睛,实现了让佛像“身首合璧”的愿望,内心也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小激动。


图片16.png

身处大都会和响堂山的佛首与佛身


最后参观的刻经洞同样令人称奇,它位于北响堂石窟最南端,保存了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碑及由他主持刻成的大量佛经,前壁甬门左右侧刻《无量义经偈》,窟外北侧为刻经壁,壁侧有《唐邕写经碑》,记载了刻经时间为“起天统四年,尽武平三年”(即公元568——572年),这些刻经书法精湛,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响堂山石窟开创了中国佛教刻经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佛经研究专家罗昭先生曾称赞响堂山刻经为“中华第一刻经”。

本次是“河博之旅”的第7期,虽然只有一天的安排,但行程的紧凑,时间的紧张,路程的艰苦却都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不过大家依然凭借着火热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圆满完成了此次“河博之旅”。团友“坚持到底”(微信名)表示:“将近十年没有爬过山的我,从望而生畏到走走停停,居然爬了上去。看到精美的大佛洞时,就知道所有的疲累都是值得的”。团友的热情是“河博之旅”一直能够持续办下去的强大动力,他们有的坐了一夜火车到石,不及休息就踏上了“河博之旅”的旅途;有的原本身体不适,却胳膊缠着绷带,坚持前来领略精美的石窟艺术;有的做足了参观的准备,在石窟内打开自备的手电筒仔细观摩墙壁上的雕刻;还有的人积极为“河博之旅”出谋划策,从时间安排到路线规划到组织管理,一切都为了让“河博之旅”茁壮成长,更加尽善尽美。随着活动的不断举行,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旅行社工作人员、游客三者之间的默契越来越足,“河博之旅”第八期举办之时,“河博之旅”即将迎来“周年礼”,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要求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博之旅”将来还能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河博之旅”还会释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上一篇:“河博之旅”泥河湾行,探索发现人类起源之旅
下一篇:报名 | 河博之旅第八期——走进泥河湾,寻访桑干河畔的史前文明遗址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