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知识图谱赋能展览展示创新

2307122231411434384.jpg

“全景式展现中国音乐史,包含中国音乐史中重要音乐文物4088件,著名音乐人物134位,音乐类型111种,音乐著作33本、音乐作品169部……”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了文物知识图谱在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中的应用创新,带领大家“听见湖湘”。

什么是知识图谱?通俗来说,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成功应用,它将分散的、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知识并以图的形式表示,不仅能用数据反映事件,还能反映出事件之间的联系。

基于知识图谱,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中有许多数字展示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展览服务智能升级,段晓明介绍了展览中的语义搜索与智能问答和多模态智能导览系统,“知识图谱多模态数据支撑实现了导览中文物的多通道展示,包括触(文物三维模型)、看(视频资料、图像)、听(音频、测音)等。”另一方面是关联展示更为丰富。基于文物知识图谱背后丰富的知识供给,展览对文物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呈现,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关联展现。

“利用文物知识图谱的开放链接的特性,以湖南历史上著名的琴家为主线,链接琴派、琴会、琴社、琴谱、古琴、师承等多种古琴文化要素,跳出文物器物本身,打破专业壁垒,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人文知识,让观众通过文物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厚重感。”段晓明介绍道。借助文物知识图谱,湖南博物院对湖南琴人琴事、古代青铜乐器纹饰、湖南出土铜铙、中国音乐史进行了关联展示,这些历史人文信息使展览内容更为丰富,使观众快捷地、低成本地获取文物实体所关联的更深层次知识,可以基于语义推理获取未发现的、暗藏的知识,可以打破展览中的信息孤岛,以非线性、超文本甚至是信息云的方式,让观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文物知识图谱是博物馆的智慧大脑,是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段晓明看来,知识图谱对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意义重大,它使展览内容更具深度、广度和关联度,观众获取知识更具选择的自由度,同时还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有了知识图谱的加持,展览知识构建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文博行业整体也将加速创新升级。段晓明表示,“文物知识图谱作为博物馆的数字资产,具有可2 、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使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成为可能,将为博物馆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一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数字赋能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下一篇:“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在西安举办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