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 一把手铲穿古今

2307122254108634939.png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孙周勇手持一支很不起眼的竹制口簧缓步上台,向观众讲述考古学者一生“解锁”未知,一路收获惊喜的精彩历程。

“近年来,石峁遗址发现并确认了世界上最早的口簧。”孙周勇指着手里的口簧说,从2012至今,石峁遗址这座消失了的王国都邑在考古利器手铲下逐渐褪去了厚厚的黄土,这处四千年前备受颂扬、权威高耸的圣都,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誉为“石破天惊”式的考古发现。素有“人类初音”的口簧在这里被第一次辨识出来,成语“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就是它。

在讲到司马迁故里韩城春秋时期芮国国君墓葬出土的木俑时,孙周勇回忆说,“发现时就是一个硕大空洞。如果没有敏锐的判断,也许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考古人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石膏浇筑让他‘定格重生在了2300年前’,一度被确认中国最早的‘木俑’,是展示中国古代社会‘以木偶代替活人殉葬’社会进步的重要例证。”

2022年4月,作为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受到来自普通观众、专业人士的热捧。开馆一年多来,孙周勇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的镇馆之宝是啥?”“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因为在我眼里,这里展出5000多件里的每一件出土文物,都蕴含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孙周勇说。

陕西考古博物馆里展示着一件“巨无霸”明星展品——元代张按答不花夫妇合葬墓,体量庞大、壁画精美。为了让它进入博物馆并保证本体结构完整性,创新采用了“更换支撑体”的方式,将重达30余吨的壁画大幅减重,外围以3D动画投影的形式再现了元代生活场景。“文物讲故事,历史动起来,这是古代社会生活与现代观展的‘双向奔赴’,这是文物保护和观展体验的双赢。”孙周勇说。

孙周勇提到,博物馆里还展示了一批古人生活遗迹,以及动物骨骼、植物种子、残留物等“古代垃圾”。这些先民的“废弃物”常常被考古学家视若珍宝,通过科技手段与其他学科专家的研究,它们成为了复原历史真实和古代社会图景的“第一物证”。

“一生‘解锁’未知,一路收获惊喜,这是考古带给我最大的乐趣。”孙周勇表示,考古人穿越历史与先民对话,文博人创新创意与观众互动。一代2 古人的青灯黄卷、坚持不懈,让中华文明的脉络日益清晰,每一个不期而遇的发现都在丰富历史的细节。考古,使埋藏了千年的遗迹重获新生,让历史拥有了未来。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一片甲骨惊天下
下一篇:李群到山东大学调研文物考古工作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