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文博新闻 > 详情

满怀信心再出发 勠力同心向未来——全国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上)

2207290932591421398.png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连日来,全国文物系统学习贯彻全国文物会议精神,满怀信心再出发,勠力同心向未来,努力推动文物事业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山西:奋力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广大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山西省文物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2 ,结合实际,对标对表,起草出台推动山西省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筹备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切实把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做好全面安排部署和落实推进。

“在具体工作上要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结合山西古建筑遗存数量多、价值高、分布散和保护难度大等实际,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努力做到国保单位和低级别文物保护两手抓。”刘润民说,要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切实把全省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好、管理好。

把考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山西在中华文明探源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以及云冈学、晋文化、民族融合等山西特色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凸现山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独2 献。

“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加强对山西省重点文化遗产的梳理、研究、阐释与传播,讲好山西故事。”刘润民说,将注重发挥省市博物馆联盟的作用,举办全省精品陈列展览年度推介活动,通过“联展”、“巡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策展水平,推出精品原创展览。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在大力推动文物科技融合创新方面,加快推进云冈石窟研究院申报第八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筹建科技考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围绕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佛光寺、蒲津渡遗址铁质文物、彩塑壁画等,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项。建立山西文物数据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山西文物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持续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

“扎实推进山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工作,与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建投集团等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加强文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刘润民表示,进一步深化全省文博系统向田建文同志学习活动,提高能力素质,凝聚强大能量,全方位推动山西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海:“以物论史”“以史增信” 奋力推进上海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新征程上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上海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上海文物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孜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物工作和上海发展寄予的殷殷嘱托,切实增强做好文物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科学精准把握上海文物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力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改革项目和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

方世忠介绍,上海将着力提升“两大能力”,做实做深“两篇文章”,形成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上海经验”、推动实施让文物活起来的“上海实践”、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上海方案”、构建文物领域交流互鉴的“上海模式”,为继往开来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贡献上海智慧。

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高效治理”和“科学保护”两大能力,不断提高做好文物保护的“基本功”和“硬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摸清文物资源底账,强化系统性保护,推动预防性保护,增强各类文物防护能力,不断改善文物保存状况。要构建高效的文物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进一步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

另一方面,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做深做实“以物论史”和“以史增信”两篇文章,加快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大品牌”和“大平台”。要高水平实施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高质量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打响“建筑可阅读”“大博物馆计划”“海派城市考古”等品牌,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更好地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文化对话、合作与交流。


江苏:在新征程上奋力推动江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会议对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令广大文物工作者倍感方向更明、思路更清、信心更足。”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拾峰表示,迈上新征程,江苏文物系统要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自觉肩负起守护文化遗产、赓续民族文脉的时代重任,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拾峰表示,要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强化系统保护、整体保护,扎实推进大运河长江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完善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前置制度。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建好管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加强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推动信息可查询、行程可跟踪、实时可监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要全面深化文明历史研究。”拾峰说,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深化江苏地域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文明化进程研究,形成一批体现江苏特色的重大成果。加强文物、古迹、遗址等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突出“一条主线、两个见证”,加强“四史”实物藏品的征集与研究,彰显革命文物时代价值。

在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上,拾峰表示,要深化文旅融合,依托文物资源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围绕“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推出一批文化遗产旅游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强化数字赋能,探索推动文物素材再造和衍生创新,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创新展览展示,推出精品展陈,支持南京博物院等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在全面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中,江苏将实施一批“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依托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亚太世遗中心(苏州)、“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等平台,组织江苏特色历史文化遗产对外交流活动,综合运用媒体报道、新闻发布、编撰通识读物等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和“水韵江苏”故事,推动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拾峰表示,要全面加强文物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文物保护力量,加快组建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实施文博人才强基工程和“张謇英才计划”,建设江苏文物高端智库,设立省级文物保护利用实训基地,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文物工作队伍。


广东:挖掘文物价值 让文物活起来书写广东文物工作新篇章

“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是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把脉定向的动员部署会,提振人心、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发展一直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寄予厚望。”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表示,广东各级文物工作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接续提高文物利用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磅礴的文物力量,广东文物保护利用呈现新气象。广东文物系统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推动广东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龙家有介绍,下一步,广东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坚守“保护第一”,夯实文物保护利用基础。进一步完善文物“岁修”制度,加强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东段)等重点保护项目,加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大洲湾遗址等一批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广东文物考古标本馆。

二是加强管理,完善文物保2 治建设。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广东省文物保护空间规划》《广东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

三是深挖文物价值,发挥文物以史育人作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积极参与“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做好磨刀山遗址、青塘遗址、岩山寨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加强文物价值研究,将价值突出的不可移动文物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扎实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加快核定公布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对博物馆藏品和出土出水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蕴含的当代价值的研究阐释。

四是探索有效利用新途径,焕发文物时代生命力。鼓励文保单位依托自身资源,打造有深度、有热度、有故事的文旅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心向党 革命故事会”“广东革命文物摄影展”和“爱上广东红”——2022年广东省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宣讲视频展播等活动,举办“走读广东,粤游粤红”等系列活动。

五是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广东故事。让科技赋能文物,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建设一批重要考古遗址、文物建筑的保护展示项目。有序开展公众考古,畅通考古机构与公共媒体、博物馆的合作机制。实施广东省“一十百千”博物馆发展计划,全力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推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的展示展播工作,擦亮广东文物活化利用特色品牌。


上一篇:学先进 创佳绩 立新功 | 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把年轻生命活成一束光——记全国文物系统劳动模范、周逸群烈士陈列馆讲解员赵春莉
下一篇:满怀信心再出发 勠力同心向未来——全国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下)

相关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博物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Hebeimuseum ALL RIGHTS

冀ICP备11019299号-2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429号

院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

咨询电话:(0311)966518